2006年3月15日星期三

去旅行。去睇戲


每次到外地旅行都一定會逛逛劇院,並找時間到劇院看戲。


記得第一次到倫敦,在西區見到劇院像 seven eleven 般,「梗有一間0係0左近」,那種興奮的感覺就像孩子走進遊樂場般;我每齣戲都想看,可恨時間太少,戲太多。那次雖然只逗留了九天,卻一共看了六齣戲,荷包輕輕的回香港。其後到外地都不忘找戲看。就是與朋友同行,也會開小差一晚半晚,朋友已是見怪不怪,還會預留時間給乜都睇看戲。


外地的劇院多是年代久遠的建築物,在看劇之餘還可以順道參觀及了解其特殊歷史背景,著名的例如有巴黎的迦尼葉歌劇院 (Opera de Paris Garnier),倫敦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Shakespeare's Globe),美國的大都會歌劇院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等等。我曾到前二者參觀,那裡還有定時的 guided tour 給遊客。可惜沒有機會在那裡看劇。


有否想過在劇院內可以賣冰淇淋,喝酒?對,就像我們的紅館般,外地的劇院中場休息時有小吃賣。劇院亦多數附設酒吧,觀眾在中場時可買杯白酒並把它帶回座位一邊喝一邊看戲。我最初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心想,這可會搞亂劇院內的秩序並發出不必要的聲響呢。哈,你不得不贊賞老外的公民教育,我起碼未試過被其他人影響(又或是我幸運吧?)。試過有一次有個坐在我旁的鬼佬中場休息後拿著酒杯回來,我心想,你要是發出聲響,不要怪我不客氣啊。可是,他靜靜的喝完杯中物,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杯子放在椅子下。唉,要是在香港作同樣安排,難以想像其後果。


不過,話說回來,早在莎士比亞時代的劇場其實是容許觀眾在場內吃東西的。那年代的舞台前一大片空地 (想了解多點可看電影 Shakespeare in Love),是給平民百姓買的企位票,不設劃位,演員與觀眾打成一遍,有時甚至會從台上跳到台下演出。達官貴人卻多數坐在台左台右的樓上包廂。我以前時常想為甚麼會有人買那麼貴票但卻坐在台的兩側 (現時劇院內那些座位仍然是貴票),原來,那是因為這些位置最近台邊,可以把台詞聽得一清二楚。要知以前的戲劇著重台詞的演繹,特別是莎劇,觀眾是著重聽詩化的台詞多過看戲。


又試過有一次在悉尼,劇院在偏遠的地區毫不起眼的建築物內。那是個下午場,一個小製作。我心裡正奇怪這麼偏遠怎麼會有人看,進建築物內才知道那是一個劇團經營的劇院連餐廳,她還有一個私家小碼頭,餐廳面向海,觀眾可享受一條龍服務,看戲兼用餐,消磨一個下午與晚上。那天的下午場可是full house 呢。


下次旅行,可會考慮一下到劇院走走?


遲些再介紹一些外地的戲劇給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