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3日星期四

潘記



潘惠森 (他喜歡自稱「潘記」),「新域劇團」藝術總監。我喜歡的本地舞台劇編劇之一,也是我第一個認識的劇場工作者。

初看潘記的戲,他還是沙田話劇團的編劇。但不久 (1993年) 他便成立「新域劇團」,為該劇團的藝術總監。十多年來創作了不少戲劇,獲獎無數。當中包括《馬路英雄傳》(1993年香港演藝發展局傑出創作劇本大獎),多年香港舞台劇最佳劇本獎《危情生命線》(1994年), 《雞春咁大隻曱由兩頭岳》(1998年), 《三姊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2000年), 《親愛的。胡雪巖》(2001年,為眾劇團編寫的創團劇本),  《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2002年), 《龍頭》(2004年)。潘記早年的作品帶有浪漫色彩,近年卻較多關於香港和內地現象。看他的戲需要思考。坦白說早年人生經驗尚淺,看他的戲是有點不知所措,現在年紀大了,真是越看越有味道。

真正認識潘記卻在2000年的夏天。那年有劇場人士捐出戲劇書藉數百種 (都是有關戲劇和藝術的),在網頁上呼籲有心人接收。潘記愛書,便在網頁上提出成立一個書會,名為「 戲劇蠶蟲書會」。「書會」以新域位於茶果嶺的團址作為活動基地 , 並由新域管理及策劃一切相關活動。因需要人手處理那些書籍 (如編碼,以膠紙把書脊封好),他們招攬了一班義工幫手。書會也跟著安排了一些活動,找來演員/導演等來交流談戲說書。

乜都睇一直希望看多些有關戲劇的書,學習多些 (一般書局內這個種類的書籍不多),當然義不容辭。 就是那樣,我那年夏天在茶果嶺道前四山公立學校校址做了「執書妹」。也在這個夏天,除了潘記外,也認識了幾位劇友 (係呀,講緊你地啊)。雖然書會已很少安排活動,到今天我和他們仍會時常結伴看劇,互相交換心得。因為地點偏遠,現在也很少到書會看書。

作為藝術總監,著名舞台編劇,潘記真是草根得很。那年夏天,我時常會見到他一身街坊裝 (T-恤短褲,腳踏一對人字拖) 在劇團建築物內走動 (雖然大部分時間他是在書房內寫劇本),偶爾還會手執工具,為建築物維修。我就見過他攀梯上簷蓬,嘗試修補漏水的地方。潘記也愛抽煙 (我每次都很有衝動勸他勿抽太多,傷身嘛),他時常在天台抽煙。那年看他的《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就時常想起他在天台上吞雲吐霧的映像。

除了早年在書會,後期偶爾也會在觀劇時在劇院內見到潘記,他都會友善地與我們打招呼。面對面他不多話,但是有機會給他面對群眾說戲劇或是有關他的創作,他會風趣地,滔滔不絕地說到你要叫停。

有人說他的戲有很多粗口。看過資料說他有意識地探索語言的美學,特別是廣東話的節奏,音質和感覺,這和翻譯劇的文字有很大的分別,但很少人在劇本裡表達。他的劇多是描述低下階層的生活,粗口是少不了。

若有興趣了解他的文字可看他為一些劇本寫的前奏/外傳等:http://htstudio.com.hk/ddk/lj/ljk.htm  。 這些文字都是潘記在其劇作上演之前一個月左右,(多數) 每天在網上發表與該劇有關的文字。希望在速銷之餘,也讓多些人在看劇前了解該劇。

他去年出版了一本書,內有上述網頁內的文章,和詹瑞文最近重演又重演的「男人之虎」小說。就是對舞台劇沒有興趣,也可以看看他的文字,蠻有趣的。

摘自「男人之虎」一書:「潘惠森,本地劇場工作者,以懶惰見稱。他的舞台產品,有些觀眾看到反胃,有些觀眾愛都抽筋,非常極端,難有定論;不過,他好運氣,自九七之後,拿了五屆香港戲劇協會舉辦的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還有一次中了「最佳導演獎」;另外,香港藝術發展局似乎並不介意他懶惰,分別於1999年和2003年頒給他「戲劇工作者年獎」和「藝術成就獎」(戲劇)。獎項提升了他的創作精神,可惜提升不了他的物質享受,所以毅然出版「男人之虎」,期望此書可以為他謀取暴利。他目前受聘於新域劇團為藝術總監,工作表現不過不失,堪稱懶惰中見穩健。」

一早知道前兩天晚上的講座會見到他,特地帶了書給他簽名。他顯得有點意外。我要他寫點甚麼在書內,他寫了:多謝支持,讀完有運行!信我一定得!

好一個潘記。

男人之虎小說


兩大影帝黃秋生謝君豪在2000年合作的《螳螂捕蟬》劇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