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日星期日

牛棚劇季



上星期日在「牛棚劇場」看了兩齣戲。分別是 《一個自由行者的斷章殘句》及《伽傌葉‧前行動》。 Blog 友可能不知道甚麼是「牛棚劇場」,她的地點位於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抄來網頁上的介紹:

『「牛棚劇場」是由「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獨立營運的民間劇場,是一個具備了戲劇運動和多元戲劇文化發展條件的邊緣文化空間。它原是一座牛房,屬二級的受保護古蹟,現在看來則更像一座藝術倉庫。正如很多戲劇大都會如紐約、倫敦、東京等由民間自發的小型表演場地一樣,牛棚劇場鼓勵交流和實驗,持續對劇場藝術進行專業的探索,以人文關懷和美學追求為號召。靈活、簡約的場地設施,加上另類和具創意特色的節目編排,正是牛棚劇場的特色。』(摘自「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網頁)

可想而知,這是較為小眾的劇場演出。他們也稱這個劇季為「邊緣劇場」,較著重創作和嘗試。

《一個自由行者的斷章殘句》:他是以潘惠森較早前寫的一個短篇《大汗推拿斷章》來再創作。由潘演繹文本 (主要是讀),陳炳釗和李鎮洲演出,兩部份互相交替演出。整個演出給我的感覺就是隨意,自由。我看到他把一些內地偏遠地方,深圳和香港的一些現象,人們行為上的特質展現。有些片段讓你會心微笑。末段演員們把整個場擺滿向日葵 (台詞則好像說是見到長滿向日葵的香港?)。和友人討論向日葵所代表的意義,當然沒有確實的答案。但向日葵給我希望,欣欣向榮的感覺,我想,作為中國香港人,就希望這個城市能活躍起來,自由行就成了大家的希望。【後記:在別處看見台詞應是「如果要我形容尖沙咀,我會說,尖沙咀是佈滿太陽花的一處地方。」】

 《伽傌葉‧前行動》:這是彭家榮改編印度當代作家洛根那‧柏德查理亞於印度動蕩年代寫成的《Babughat的處女魚》的作品。看之前不知始末,只是感受故事給我的感覺。她有很濃的宗教色彩,像在說彿家的輪迴 (雖然我也不太了解彿教),人死後忘卻一切前塵往事,從新學習再上路。看完的感覺很沉重。
中場休息時加演「進劇場」的一個15分鐘左右的習作。他們運用牛棚內的獨特戶外環境,場內的高牆,鐵絲網和石牆,就地演了一段他們取材自某本書 (忘記了名字) 而創作的一段戲。觀眾就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著演員們跳高爬低,一邊說著中/英語和普通話的字句 (想是由書中選取),表達了一個愛得很深的女子的感覺。「進劇場」的作品一向很有美感,很有詩意。這小小的習作實在是個驚喜,他們把這些戶外的建築與故事配合,有幾個畫面很美,那一刻很有衝動把它拍下來 (其實我已手執相機),但又不好意思... 【後記:是取材自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謝謝網友提點。】

坦白說,若是初次接觸劇場,看牛棚的劇場表演是要有點心理準備。除非閣下是非常喜歡另類一點的東西,因這類劇場表演需要觀眾感受和一點點思考,若只是尋求娛樂,還是選擇較為傳統一點的戲劇。乜都睇雖看劇多年,某些小眾劇場的演出到現在我還是會望而卻步。

【《一個自由行者的斷章殘句》 及《伽傌葉‧前行動》 5pm & 7.30pm  26.3.2006  牛棚劇場  】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管理的「牛棚劇場」


《一個自由行者的斷章殘句》演員 (左起) 李鎮洲,陳炳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