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8日星期日

紫釵記

今晚,在葵青劇院演藝廳,看了足本及經電腦技術嵌接重新校正,大銀幕播放的《紫釵記》。130多分鐘,無中場休息。但我完全沒有睡意,興致勃勃的看畢全場。

回家途中看場刊,才知道原來今天,6月18日,是才情橫溢的編劇唐滌生的忌辰。(哈,也是雙子座呢!)

『唐滌生,廣東中山人,1917年6月18日出生,編寫超過四百部粵劇.....1947-1958年與芳艷芬合作無間,是唐合作最多的花旦;此時期有作品八十多部。1956年任劍輝,白雪仙組成「仙鳳鳴劇團」,四年間他編成了多部經典名劇,繼有《牡丹亭驚夢》、《蝶影紅梨記》、《帝女花》、《紫釵記》等等。《再世紅梅記》是他編寫的最後一部粵劇,首演時他於利舞台暈倒,1959年9月15日壽終,倥惚四十二年走完他的一生。』【節錄自場刊】

不記得甚麼時候第一次聽到《劍合釵圓》這首粵曲。只知在我年輕時 (即是任白已退休的年代),往往在「歡樂滿東華」這類型的籌款節目,會有粵曲折子戲被安排在深夜時段播出。每次聽到,我總是跟著哼。覺得這些粵曲的意境很富詩意很浪漫。可是一直沒有聽過足本呢。這晚不單聽/看足全劇,還看到幾位出色的粵劇名伶 (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和靚次伯) 精彩的演出。心想, 若能看到他們的舞台演出....嘩...正!

《紫釵記》是唐滌生改編自蔣防的《霍小玉傳》。故事是這樣的:元宵夜李益因拾得紫玉釵與霍小玉結緣。小玉早慕李益之才,急不及待即晚聯衾。翌日,春宵衾底尚餘溫,御香新染狀元袍。狀元匆匆塞外就任,勞燕分飛,一別三年。那知原來背後另有文章,李益拾釵前一刻又遇一段拾巾緣,太尉之女,亦是眼中無別物,心中只有「他」。李、霍終歸是勾欄苟合,青絲難佔狀元紅....【摘自場刊】

唐滌生的劇本和詞在粵劇界是前無古人,更是後無來者。節錄一段家傳互曉的詞看看:

 【《紫釵記》之『 劍合釵圓』】
李益 :(喊白) 請你飲過呢杯,就算十郎陪個不是。

小玉:(執杯悲憤白) 君虞,君虞,妾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綺羅絃管,從此永休;徵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矣。(擲杯於地昏介)

李益 :(叫白) 小玉.....小玉..... (唱) 霧月夜抱泣落紅,險些破碎了燈釵夢。喚魂句頻頻喚句卿須記取再重逢。嘆病染芳軀不禁搖動,重似望夫山半倚帶睡容。千般話尤在未語中,心驚燕好皆變空。(喊白) 小玉妻....

小玉:(迭惘接唱) 處處仙音飄飄送,暗驚夜台露凍。讎共怨待向陰司控,聽風吹翠竹昏燈照影印簾攏。(序白) 霧夜少東風,是誰個扶飛柳絮。

李益 :(序白) 是十郎扶你呀。

小玉:(白)  唉..... 生不如死,何用李君關注。

李益 :(接唱)  願天折李十郎,休使愛妻多病痛。(序白) 劍合釵圓,有生一日都望一日呀。(續唱) 並頭蓮曾亦有根基種,權勢盡看輕,只知愛情重,與你做過夫妻勝梁鴻。

小玉:(接唱)  墳墓裡可盡失相思痛,憎哭聲喊聲將霍小玉叫回俗世中。 (序白) 生生生,我雖生何所用....(續唱) 你再佩了丹山鳳,把白玉簫再弄,則怕你紅啼綠怨,由來舊愛新歡兩邊也難容。祝君再結鴛鴦夢,我願乞半穴墳,珊珊瘦骨歸墓塚。

..........

戲還有兩場。
友人看了《蝶影紅梨記》,說很好看。無論如何,難得可在大銀幕看這兩齣經典:
24/6 (六)  8:15pm  《蝶影紅梨記》電影 (足本)
10/7 (一)  8:15pm   《紫釵記》電影 (足本)

葵青劇院演藝廳  $50   查詢:28809362   網頁:http://www.utopia.org.hk/
............

最近,乜媽媽在學唱粵曲,我每次回家她總愛播她的近作給我聽。我問只有小六程度的乜媽媽:「你明白這些詞的內容嗎?」只因有些曲詞對於我這個只得中五程度語文水平的女兒來說,也不是完全明白,何況是她呢?怎知她說:「是呀,有時真是唸口黃咋,若不明白師傅會教我們,就像我剛剛學了『裘髯客』是大鬍子呢。」 哈,乜媽媽,好!

 【《紫釵記》電影 (足本)  18.6.2006   8:15pm  葵青劇院演藝廳 】

【相片下載自任白天地網頁】

生存的意義




昨晚看了「影話戲」的《七仔》。故事不多說。可看以下引用我早前貼的網誌。

卡文 (羅靜雯,劇本概念/聯合編劇) 這次的課題很不少 -- 生存的意義。我看罷想了很多,就是今早也在想:為咩要做人? 又想起較早前看《生之頌》的一些反思  (可看網誌 Is it really all a life is about? ) 。

戲中有句對白到完場也在腦內盤旋。是地府的電梯管理員,對非常渴望投胎的鐘勇說:你其實唔適合投胎,你太有人性喇。

在這日漸瘋狂的社會,人與人之間那一點點關懷,對身邊事物的珍惜,犧牲小我的精神,正逐漸褪色。怎樣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自處,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和意義,做個「有人性」的人?

不要誤會,戲並不沉重,倒是輕輕鬆鬆的,有很多笑料。

演出還剩下今日 3pm / 8pm 兩場。昨晚票房慘淡,少過半場觀眾,相信是世界杯和父親節的雙重打擊。

若你未決定和父親的節目,可考慮邀請他進劇院看這戲,戲中有些片段是有關做父親的壓力,他會有共鳴的。

祝已為人父/將為人父的你,父親節快樂 !

網頁:http://www.cmtheatre.com/
如有任何查詢/留飛,可致電:9136 9202 (鄧小姐) 6108 0733(鄭小姐)


【影話戲「奇幻都市」系列之《7 仔》17.6.2006   8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阿勇 (左,朱栢康),大佬輝 (右,周偉強)
 
【相片由影話戲網頁下載】

2006年6月17日星期六

又圍讀



2006年6月5日及8日,到藝術中心劇場組合的排練室參加了「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計劃」另一次公開圍讀。

過程其實沒有甚麼可以記。也不想把故事內容過早披露。

卻想記另一則與圍讀有關的事,那是婆婆終於嘗還了欠他那一餐茶 (不知就裡的可看以下引用的網誌)。

2006 年6月8日下午6時,天氣炎熱。乜婆婆揮著汗到達會展地下的大排檔。找了個座位坐下。

千辛萬苦,終於與能約到他出來喝茶,竟有點像當年約了心儀的小伙子的心情,既忐忑又興奮。

6 時10分左右,他悠然到達。劇友仍未到。我唯有獨自招呼他。心裡一邊盤算著,與他談甚麼話題好呢?談劇本?談戲?談藝術?他會不會像他寫的東西般九唔搭八?我會不會像一般觀眾不明白他在說甚麼?

侍應在等候我們落單。既然稍後7.30 開始圍讀,我建議吃晚餐。結果由原先希望請他上茶樓飲中茶,演變到在西式大排檔喝咖啡,最後成為:請他吃晚餐。

然後劇友到達,我暗自舒了一口氣。多個人多把口,真好。

說著說著,竟談了很多。正確地說他聽了我們說很多話:有關他的劇本/過往/未來的製作,有關觀眾,有關他和其他劇團的合作,有關演員,有關電影,有關太極,有關他在沙田的日子..... 甚至有關我的工作和公司 (沒想到他還記得婆婆的正職!好像只是多年前初相識時告訴過他吧!)....還有還有........有關電腦,有關Windows XP,中文輸入法,廣東話字庫......名副其實「乜都傾」。

時間就這般飛快地過去了。

然後埋單。噢,原來婆婆唔夠現金.....咩話,唔收卡?你叫大排檔嗟,呢處係會展喎?唔係夏嘩?!.... 要不是劇友幫忙解圍,婆婆可能要在會展洗碗...... (BS:你提我還錢)。

哈,又有相睇.....不過仍然無婆婆份





【「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計劃」公開圍讀 3 5.6.2006 & 8.6.2006 藝術中心6樓 劇場組合 Studio 1】

乜婆婆推介:圍讀後的劇本將會公演。其實有好些編劇並非「新手」,值得一看。 編幅所限,若網友對某齣劇有興趣,想知多些某個編劇的資料,可留言,我盡量解答。

「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 — 一齊出手劇本創作計劃」展演 /現 (資料來自宣傳單張/電郵)

網頁:http://www.theatreensemble.com/02news/others-0706.html

2006年7月11-29日 晚上7時30分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30, $20(PIPPIES、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 士) (一次購買5場或以上演出可獲9折優惠)

票務查詢及留座(城市電腦售票處):2734 9009 信用咭電話購票:2111 5999 節目查詢:2421 6176

11/07 許諾 《沉淪》
『 那是一個迷失的年代。儘管向上昇;抑或往下沉,好歹也是一個方向。』

12/07 龍文康 《情場嚮尾蛇》
『情侶酒店發生命案,白先生為死黨直奔深圳了解事件,但他最後了解的不只是一場謀殺案,背後最教他驚天動地的還有....』

13/07 鍾靜思 《中途轉車》
『一列行駛中的火車的其中一卡座,兩個女人相對,懷著不同的心情和原因,趕赴相同的目的地。突然,火車壞了,兩人被困車廂,旅程將如何繼續?』

14/07 周昭倫 《背叛》
『純男聲出發,由少年演到中年,獨腳兒訴說男女兩性背叛不忠的辛酸臭史。』

15/07 葉君博 《戀上我阿Sir》
『斷背疑雲中五高材生巧遇玩世不恭同志阿sir。二人天天在籃球場、走廊、課室、飯堂、男廁夾路相逢、眉來眼去,心知肚明。一場禁上禁男男師生愛慾攻防戰正式展開。』

16/07 黃詠詩 《大娛樂坑之娛樂大坑》
『阿紀離家出走多年,居於大坑:一天收到母親的死訊,前往認屍及領回骨灰。豈料母親鬼魂出現,周旋於阿紀與她住在大坑的朋友當中。一個有關一班有瓦遮頭卻無家可歸的人的故事。』

18/07 劉浩翔 《日記․遺物》
『一天,韻發現母親遺下的數頁日記,記述了母親與另一男人的種種回憶。韻相信母親不想面對卻不願遺忘,故決定尋找該名男子,並將撕下的日記親手交給他。』

19/07 鄭國偉 《伊甸指壓》*不適合十八歲以下人士觀看
『他們爭逐自己的理想世界,生存也倒是尋找心靈失去的東西,愈尋找;距離愈遠,愈要填補;愈跑到愛與慾的邊緣,不能自拔。』

20/07 張飛帆 《2Beds》
『一晚夜,兩張床,三段關係,四個男女....當愛情變得難以言喻,一切是否只能用肉體來解決?』

21/07 冼振東 《遺願》
『勾魂使者突然造訪,告知文暉他大限將至。使者大發慈悲,給文暉完成未了心願。文暉的遺願只有一個:跟他的摯愛分手,獨個兒黯然離去……出人意表的結局,由這個俗套的故事開始。』

22/07 鍾燕詩 《明天我要飛往哪裡去》
『四十年前,文革爆發。一名十五歲的少年,拿著愛人給他本草綱目,隨軍走遍大江南北,成為了「黃綠醫生」。一名平凡的女子,剛在大學得了教職,卻被趕到鄉間。下田時,她不敢想像腹中塊肉的將來……』

23/07 楊秉基 《聰明笨賊》
『好偷唔偷,唔偷又偷,無得再偷。一個加入知識霸權會保平安的終極行動。』

25/07 馮程程 《不幸的狀況》
『一天,女兒跳上兔子的尾巴出走森林,成為兔子新娘。可惜生活是令人那麼的難以承受,最後她還是偷走了,回家去找媽媽。童話並沒有交待下文。既然如此,媽媽極有可能於不知不覺間,已經將女兒逐漸忘記....』

26/07 黃國鉅 《死刑前夜―波理斯‧阿耶夫之謎》
『一名革命恐怖分子因謀殺同黨一家而被判死刑﹐在行刑前的晚上﹐一名神父為了拯救他﹐跟他徹夜詳談﹐期望得到他的懺悔﹐但結果發現﹐這個人的內心遠遠超越神父所能夠理解。』

27/07 依奧 《雞毛願》
『他,兩年來未踏出過家門半步,只與雞毛掃作伴,真的能許個願,如是,一切能夠有個了結?
他,突然出現,是為了替他的生命作個了結,還是,將來日子就能結伴同行?』

28/07 鄧惠儀 《鴛鴦戲水》
『「知識就是財富」,來自內地的陳強和王錦也深明此理,所以他們無論在多惡劣的環境底下,都堅持要尋得香港人發達的秘訣——一本驚天地泣鬼神,教人點石成金的鉅著。』

29/07 王良堅 《單身會》
『單身會由幾名單身男士組成,會旨為謀取單身人士福利。並希望幫助各會員盡快退會。』

2006年6月12日星期一

100‧大壽

終於到了第一百篇。

不經不覺開了這個部落格整整四個月 (我是在 二月十一日 開卜), 一共寫了一百篇 一直堅持只寫和劇場有關的人和事盡量少談其他事情。 除了某幾篇是回應連鎖遊戲/心血來潮有感而發的文章外,竟也做到了九成以上的文字是和劇場有關的。此外, 撇開一些廣告式的戲劇介紹 (多是從單張/宣傳刊物抄來),其他文字全都是乜婆婆的個人觀後感,看著看著也詫異自己竟然寫 ()了那麼多。

友人說我這幾個月是沉迷於部落格的世界,我卻說是樂在其中呢。有時因為想寫某齣戲,翻箱倒籠地找收藏的劇本/場刊出來看看,重聽某些與戲劇有關的CD,看看某齣戲電影版的DVD,又或是在網上找尋有關的資料...... 這些功夫要不是寫網誌也不會定下決心做,也不會做那麼多筆記,家中的各項珍藏也難以重見天日。這一切一切都來得那麼有趣,也驚覺自己原來是那麼喜歡寫字。這幾個月來寫作的過程,和大家分享的樂趣,並非筆墨所能形容。

在這數個月的部落格生活裡,不得不提的是我的卜友們。

從無想過會有人留言的。真的。自知寫的東西已經是小眾文化,沒有人搭嘴似乎是正常的。所以當在開卜後十一天 (二月二十二日) 有人留言 (哈哈,也是雙子座的你呢),我才開始感到這部落格溝通的意義,也會在一些有趣的部落格搭訕。繼而陸續有其他人來臨,有些是喜歡劇場的,有些也是純為搭訕的, 有些與婆婆投契的。

一直希望與志同道合者交流, 意想不到的是竟也「認識」了一些思想相近的網友。你們可能與我興趣不大相同 但看你們的網誌交談起來會發覺大家看事物的觀點與角度做人的態度可能有點相近。所以, 除了我那些劇友外這幾個月也多謝那些和乜婆婆斷斷續續天南地北,悄悄地分享了一些生活上點滴的你、你、還有你。

實在多謝你們為我這幾個月的生活添上了點點樂趣。在這裡得特別多謝孫仔, 在婆婆頭昏腦脹的那些日子,你著實給了我一些鼓舞。也難得你肯和婆婆我癲,婆婆是衷心的感謝你。還有其他網友的關懷和問候,婆婆心裡是非常感激。

我親愛的卜友們,你可能不常看見我在你們處留言, 其實我也有去探你們呢。只是,這陣子實在有點累,而某些卜也開始人流多,婆婆我是有點怕湊熱鬧。 所以 你可能見到婆婆在一些人流少的卜搭嘴 卻不見到我在你處留低腳毛,不要奇怪呢。雖然有幾個旺場,仍然是我的至愛。YBLOG 有兩位俊男美女,他們的大作,久不久便會刺激我的小宇宙,教我手痕痕的在他們的傑作下塗鴉 (也多謝他們容忍我這般貪玩)。

從各位網友的身上,我可學了不少東西呢。你可能對劇場仍然沒有興趣,那也不打緊呢。 我才可以繼續寫嘛 希望有一天 因為某齣劇的故事/演員/設計 甚至因為我真心誠意的介紹 能吸引你進劇院 讓你感受劇場的魅力。

選了在這天出這網誌另一個目的是想為自己留個紀念。皆因今天612是婆婆的大壽呢 來來來 各位卜友 就是平常不多出聲的你 可否也為婆婆這個生辰添上一點色彩? 請你留下片言隻字 (拿,講明, 唔好留公仔頭呀,嬲o架), 讓我知道你怎麼想就是不喜歡我寫的東西好歹也讓我知道使我得以改進。
我也學學別人 這個網誌的回應夠數 我才再寫下一篇呢 (哈, 希望不用等一個月啦!) 所以 各位小弟弟小妹妹 請多多幫忙吧。

順道祝各位雙子座的卜友們生日快樂呀 !

謝謝大家

記於 2006612

【照片攝於2000年6月西班牙La Pedrera 屋頂】


2006年6月10日星期六

East meets West:M. Butterfly 蝴蝶君



談一齣很喜歡的戲。 1992 年「香港話劇團」 演出的《蝴蝶君》(M. Butterfly) 。這劇在第一屆香港舞台劇獎裡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最佳整體演出、導演 (鐘景輝),最佳男主角 (潘煒強,有背部全裸演出那位) 等共五個獎項。

它是由美藉華裔劇作家黃哲倫 (David Henry Hwang) 編寫的戲,1988年在美國百老匯演出並獲得該年的百老匯東尼獎最佳劇本獎 (是Anthony Hopkins 主演呢)。
1993年電影版出現,由尊龍 (John Lone) 和 Jeremy Irons 擔當主角。多年前有看過電影版,印象普通。本想找dvd 重溫,早兩天在 HMV 遍尋不獲。說已沒有再發行。若有人見到請通知我。

這齣戲的劇本很好。10年前有朋友送我劇本,多年來翻看了無數次,回味無窮。這篇想談談劇本。

劇情是講述一個法國外交官和一個戲子,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故事。引發編劇寫這個故事是一段在New York Times 的新聞:

" A former French diplomat and a Chinese opera singer have been sentenced to six years in jail for spying for China after a two-day trial that traced a story of clandestine love and mistaken sexual identity..... Mr. Bouriscot was accused of passing information to China after he fell in love with Mr. Shi, whom he believed for twenty years to be a woman."

編劇看到新聞後有無限聯想。作為生活在美國的華裔人士,當中西方人對亞洲人的觀念是他很感興趣的課題。抄一些劇本片段給大家看看編劇想帶出的觀點 :
Act Three Scene 1, A courthouse in Paris, 1986, extract of the part between Judge (J) and Song (S) during the trial. 

S :  ...... Yeah. Well, Your Honour, it was my job to make him think that I was a woman.  And chew on this: it wasn't all that hard. See, my mother was a prostitute along the Bundt before the Revolution. And, uh, I think it's fair to say she learned a few things about Western men. So I borrowed her knowledge. In service to my country.

J : Would you care to enlighten the court with this secret knowledge ? I'm sure we're all very courious.

S : I'm sure you are. (Pause) Okay, Rule One is : Men always believe what they want to hear.  So a girl can tell the most obsnoxious lies and the guys will believe them every time─"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is is the biggest I've ever seen" ─ or both, which, if you really think about it, is not impossible in a single lifetime.  You've maybe heard those phrases a few times in your own life, yes, Your Honour?

J : It's not my life, Monsieur Song, which is on trial today.

S : Okay, okay, just trying to lighten up the proceedings. Tough room.

J : Go on.

S : Rule Two:  As soon as a Western man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East - he's already confused.  The West has sort of an international rape mentality towards the East. Do you know rape mentality?

J : Give us your definition, please.

S : Baiscally, "Her mouth says no, but her eyes say yes."  The West thinks of itself as masculine - big guns, big industry, big money - so the East is feminine - weak, delicate, poor.... but good at art, and full of inscrutable wisdom - the feminine mystique.  Her mouths says no, but her eyes say yes.  The West believes the East, deep down , wants to be dominated - because a woman can't think for herself.

J : What does this have to do with my question?

S : You expect Oriental countries to submit to your guns, and you expect Oriental women to be submissive to your men. That's why you say they make the best wives.

J : But why would that make it possible for you to fool Monsieur Gallimard? Please - get to the point.

S : One, because when he finally met his fantasy woman, he wanted more than anything to believe that she was, in fact, a woman.  And second, I am an Oriental.  And being an Oriental, I could never be completely be a man.  (乜按:男士,你同意嗎?)

Pause
J :  Your armchair political theory is tenuous, Monsieur Song.

S : You think so? That's why you'll loose in all your dealings with the East.

J : Just answer my question  : did he know you were a man?

Pause
S : You know, Your Honour, I never asked.

------------------------------------------------------------------------------

戲帶出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人心理上對完美和自我滿足的追求,那種由原始慾望併發出來的行動,可以走得那麼遠,那麼極端。

雖然我不完全贊同戲內東西方的觀念,但日常生活上,我有很多機會接觸一些在香港住了一段時間的外籍人士,本身也有一些外籍朋友。有趣的是,大多數男的會娶個亞裔太太,卻很少見鬼婆會在香港嫁個亞裔丈夫 (不知是否我見得較少鬼婆,網友可分享一下)。

曾和鬼佬朋友討論他們對東方女性的觀感。就如上文說,一般認為東方女性較細膩溫柔 (所以我一早被歸類為西方女性一族),也會較順從,總之和他們祖家的很不同。

又想,甚麼人會和外籍人士拍拖甚至結婚? 我也有一個「和藩」的知心女友,她告訴我她和鬼佬老公溝通上完全沒有問題。我想,就是語言能力再高,還是有文化上的差異,要放低本身文化上的特質,而溶入另一個文化內,那是談何容易?維持一段婚姻已經不容易,還要適應文化上的差異,那是難上加難。

若果有緣,你會否嘗試與外籍人士談戀愛,甚至結婚 ?


「香港話劇團」   《蝴蝶君》   4.1.1992  2.30pm  &   6.1.1992  7.30pm  香港大會堂劇院 】

2006年6月6日星期二

裸露‧藝術‧色情 (下)



【注意:看這篇文章之前請先看以下引用的網誌《裸露‧藝術‧色情 (上) 》,警告:此網誌包含裸露照片】

雖然沒有像張博士看戲那麼久, 但也著實在舞台上看了不少裸露的場面。裸體,就是赤身露體,無遮無掩的意思。電影還可以靠剪接/燈光/借位搭夠,舞台上的裸露可是貨真價實,纖毫畢現。

首先,就讓我來說說,在舞台上令我有深刻印象的裸露場面吧。

這麼多年來,印象最深刻的要數 1992 年「香港話劇團」的《蝴蝶君》(M. Butterfly) 。那是翻譯自華藉裔劇作家黃哲倫編寫的戲,並獲得百老匯東尼獎。

這戲有電影版,由尊龍和 Jeremy Irons 擔當主角。戲中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裸露戲是尾段,當男主角背著觀眾,由開始穿得西裝筆挺的模樣,一邊說台詞一邊脫掉衣服,直至剩下內褲,最後為了要迫對方口裡承認,即使他是男兒身,他也深愛他,他毅然把內褲也脫掉,背對著觀眾全身赤裸於舞台上。整個過程沒有暗燈,沒有甚麼東西遮掩。雖然只看到演員全裸的背部,但整個場面,配合台詞,那種震撼力很強:這個男特務是多麼渴求愛;當中台詞所帶出雙方的心理狀態,是多麼的玄妙  (稍後再撰文寫寫《蝴蝶君》這個戲) 。這齣戲的劇本很好,這麼多年後再讀劇本我也印象尤新,演員的演繹特別出色。

這個感覺直至2004年「W 創作社」《攣到爆》的梁祖堯的背部全裸演出,才可比擬,雖然,我還是喜愛《蝴蝶君》那故事多一點。有人說祖的背部全裸是否有需要?那一段,是說祖在桑拿浴室重遇他那花心的舊情人,在心痛,無奈,羞恥的感覺交織下,他最終是除下了圍在身上的毛巾,再一次出賣自己。那個環境,祖的敘述,加上燈光,那悲哀傷痛的感覺很深刻,也很凄美呢。

當然,也有一些演出我只記得有裸露的場面,卻甚麼內容也不記得了。

這包括「剛劇場」1995年的《元洲街茱莉小姐的最後一夜》和1996年的《誰愛在誰人下面》,還有2003年「源澤流」的《男式博覽會》。可是因為是實驗劇場,多是沒有實際的情節,我已不記得有關的內容,只記得有男士全裸的場面 (有些還是正面全裸)。實驗性較重的演出便通常有這個問題。 製作人員是希望傳遞某些訊息給觀眾。可是,觀眾接收到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不得不提的當然是焦緩那些性感的演出。這些年來也看過她有裸露演出的有《蝴蝶春情》、《愛情敏感地帶》、《誘心人》、《赤之禁室》等等 。 有些是因為原劇本需要裸露的,但就如有網友在前一篇回應,因為宣傳的手法,導致有人只為求看脫衣的那一刻呢。仍是覺得,焦緩若能把她的性感演出格調提升,以她的資質,演出可能會更吸引。

說了這麼多本地製作,外國人是否開放些? 也不一定呢,視乎劇情需要吧。2000 年在英國看過舞台劇版的《畢業生》。那次還是專誠找這齣戲看, 是希望看看老外怎樣處理舞台上的裸露場面。怎知雖然打著有名星Jerry Hall 的裸露的旗號,那個製作只是一般,既要用燈光,又要用台位 (可是並不太有美感) 來幫助,遮遮掩掩下完成。
有網友說,外國的舞蹈倒有很多裸露場面。我看過有深刻印象的有如翩娜‧包殊 (Pina Bausch)  ,和溫‧范德基伯斯 (Wim Vandekeybus) 的比利時終極舞團 (Ultima Vez) 的《緋紅》(Flush)。我不懂舞蹈,但這兩個演出卻很享受。那真是有赤條條的女士/男士在舞動,而後者,還有一段是女上男下的性愛場面,那一刻我感到人身體那脆弱的感覺,和人對身體感受的無知。

可是,最有趣的一次,卻要數到 2003年,和父母妹妹一同歐遊,在法國紅磨坊夜總會 (Moulin Rouge) 看的真人表演。看之前心裡想,父母那麼保守,在女兒面前看這些演出,他們會否覺得不自然呢?怎知,在那富麗堂皇的包裝下,那些男/女熟練而又富娛樂性的演出,他倆看得很自若,沒有絲毫尷尬,完場還和我討論演出當中一些技術性問題。我不禁思考,當中是有甚麼原因令他倆毫無保留地接受這個演出呢.....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你本身怎樣看這個裸露場面,和當時身處的狀態吧。就是這個分別,可以讓事情由色情變得藝術。試想想,若非身處富麗堂皇的環景,有適當和嫻熟的燈光/佈景/服裝配合,而是在一間地痞酒吧看半裸的男女跳舞,我想父母一早便會皺起眉頭趨著要走。

藝術創作是沒有標準可言,在舞台上那一刻,就是創作者和觀眾者心靈上的聯繫。我覺得美的事情,你可能覺得不美,藝術家也有他們的審美標準。所以,我想裸露 (甚至性愛) 的情節在一個舞台演出裡,是必要配合整體的故事內容/設計/故事/導演手法等等,不能單一考慮,也不能一概而論。正如上一篇文章內所說,若是處理得宜,老人的裸露也可以很美很動人。

但是,作為觀眾,也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有裸露場面的演出。藝術源於生活,裸露/性愛,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呢。人很容易為自己的經驗/思想去判斷對與錯,我也有不少朋友,若看見有裸露場面的便拒諸門外。 就如我在 Closer 一文內說,不要因為單一的原因而不看某齣戲。做人也如是。放開懷抱看,世界當更美好。

最後,既然有法國紅磨坊夜總會的場刊,就複製一些相片給大家看看。這是婆婆特別送給鹹濕山琳孫仔的 !

【相片摘自法國紅磨坊夜總會 (Moulin Rouge) 表演的場刊】

2006年6月3日星期六

裸露‧藝術‧色情 (上)



在我未完成文章之前, 不若大家先來發表一下以下意見 :
1.  有沒有在劇場內看過裸露的場面? 請說說劇目和詳情, 和它給你的感受?
2.  若沒有看過 (或有裸露情節的)舞台劇 , 有沒有哪齣電影的裸露場面令你印像深刻? 你會覺得怎讓算是露得有藝術感? 怎樣算是色情?

-------------------------------------------------------------------------
更新於2006年6月6日】

首先多謝曾經回應的各位網友。果然不出我所料,原來很多人也沒有看過舞台劇,或只有看過梁祖堯在《孿到爆》的裸露演出。但看電影的裸露場面便多的是。大家也可以想像, 舞台上的裸露,較電影來得更赤裸裸,怎樣呈現出來,讓觀眾覺得有美感和配合劇情,是很巧功夫。有關舞台上的裸露, 因篇幅所限, 下一篇才貼。

既然大家對電影的裸露有興趣, 在此借劇評人張秉權博士對英瑪‧褒曼 (Ingmar Bergman) 導演的《夕陽舞曲》(Saraband) 所撰寫的文章, 分享一些我看電影/舞台的裸體的感覺 (其實有些網友的回應已帶出了我所想)。

《夕陽舞曲》中的裸之美 張秉權博士  (2005年4月1日)

『 復活節假期不外遊,除要清理一些手頭上的工作外,也看了幾齣國際電影節的影片,《夕陽舞曲》、《威尼斯商人》、《可可西里》和《盧旺達大酒店》都是好片子,都有觸動人心處。本篇只打算談談英瑪‧褒曼 (Ingmar Bergman)  導演的《夕陽舞曲》(Saraband)。

說談,其實也不打算詳談。實際上,這應是一齣很值得深入討論的作品,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仔細琢磨。譬如說,片中對父權如何實現,如何對子女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以至傷害,就刻劃得很細緻。一對父女的複雜糾纏描寫得比較正面,另一對或者更複雜的父子關係卻有意只佈露冰山一角,但是,輕描淡寫的,已叫人心弦震動。兒子自殺不遂,做父親的竟說:哼﹗這人做事為什麼總是失敗的﹗是什麼,叫原應親密的至愛關係淪落得一至於此?

然而,最叫我感動的,卻是影片末段的一段裸體戲。幾十年來,銀幕上、劇場中看的種種裸體不少,其中當然有煽惑色情的,有突出角色之卑微可憐的,也有強調人之樸拙天真的,不一而足。本片最後的一段,我們看到八十四歲的老人,這一直表現得頑強堅執的父親,在一個不眠的晚上,在前妻睡房的門外寂寞徘徊,嚶嚶飲泣,他是如此的無助,如此的軟弱。在幾度掙扎之後,他終於鼓起勇氣,敲響房門。前妻於是邀請他爬上那狹窄的床上來一起睡。於是,他在門外脫去衣服,她也脫去衣服,他們在床上雙雙睡下來,舒泰地。

這一段戲的象徵意味很豐富。八十多歲的男人在前妻面前就只是個渴慕愛戀的小孩,他在漆黑的夜晚,頑強的外貌卸下,孤單的他需要的,就只是女性/母親的慰藉。他無所擁有,唯一剩下的只是乾癟而無邪的軀體,這軀體要回到狹窄而溫暖空間,一如疲憊不堪的我們,渴慕回到母親的子宮裏去,好好休息。

片中的演員都很好,飾演前妻的莉芙‧烏曼 (Liv Ullmann) 更是爐火純青,處處都細緻可感。她在床頭燈前面脫下衣服的時候,身後的燈在她的裸體輪廓外散射而出,把她烘托得一如神聖不可侵的聖母。我們看不清她昏黑一片的身體,以導與演兩人多年的合作關係推想,這當然不會是什麼肯不肯脫的遷就,而是褒曼寓意深遠的設計。莉芙‧烏曼以前妻的身份,暫作久別的母親,讓強橫地辛勞一生的男兒得到片刻的安寧。這是難得的一段裸之美﹗』(摘自「無疆界劇場」網頁)

我沒有看過《夕陽舞曲》(看了他的文章卻有興趣看看電影)。 但張博士的文章帶出了很有意思的觀點: 裸露情節在一齣電影/舞台作品的目的為何? 是為要挑起人的原始慾念? 是為要展示女/男性的裸體的美態? 或是傳遞情感/情慾的感覺? 有沒想過老人的裸體 (像上述), 也可以很美 ?

當然, 電影的裸露和舞台上那種赤裸裸的感覺, 還是有很大的分別的。

下一篇續談我看過的舞台上的裸露場面和一些想法。

(未完,參看《裸露‧藝術‧色情 (下)》)
【電影《夕陽舞曲》(Saraband) 網頁: http://www.sonyclassics.com/saraband/ 】
【相片摘自法國紅磨坊夜總會 (Moulin Rouge) 表演的場刊】

題外話:回應Rita 妹妹
 

然妹妹帶起了「是否應公開討論性」這個題目, 我姑且在內文重貼我在孫仔處曾作的回應 (經少許修訂)。

看到有網友談論「是否應公開討論性」? 這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題目。當然,我也不讚同把兩個人的私事公開,就像誰也不要聽像洪朝豐寶詠琴般互揭對方的性事。所以,兩個人之間的性事不用在公開場合討論這是無何置疑的,那是一般正常人也不會反對的論點。

早前網友因貼暴露女性照片以至封卜的事件,我便曾指出,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說不應貼暴露照似乎就只是掩耳盜鈴。我那次便說,若有人不同意別人貼暴露相片的大可以別去看,要踩要聲討的,除非那個網站是騙人做不道得勾當,那便要出言頂證,否則,干卿底事呢?

但現在還停留於「談性是禁忌」的思想不是太封閉了嗎?在教育下一代時,就是要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態度和取態去看這個問題,而並非把「性事」只限於在性教育, 有病,有問題需要輔導的情況下才宣之於口。這般壓抑,我們的下一代又學到了些甚麼?相反,輕輕鬆鬆的談性,灌輸正面的思想和態度,似乎是更積極的做法呢 。

在藝術的範籌, 更是少不免涉及裸露/性愛的場面, 那是否又「不應該公開討論」呢? 是否看完便三緘其口,  只是閉門思索呢 ? Rita 妹妹在家看DVD 時的尷尬情況, 不多不少就是反映一般人仍背著這種「談性是禁忌」的包袱吧?

較早前寫Closer 時說過要寫一篇關於舞台上的裸露與色情, 大綱起了卻一直未落筆....這幾天看到其他網友談「性」的問題, 雖然兩個課題沒有關係, 卻讓我想起了這個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