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

莎拉肯恩‧4.48精神異常‧渴求



昨晚在牛棚看了「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兩齣戲《4.48 精神異常》和《渴求》。回家路途上一邊回想那富詩意的台詞裡澎湃的力量,一邊看場刊有關的介紹。到家後又在網上瀏覽了一些這個女作家的種種和一些劇場人士寫有關的網頁。終於倦極才睡。

很想為大家介紹這位只活了28年,卻對「生死愛恨」這些題目有透徹的感受,所寫的文字充滿詩意的女作家莎拉‧肯恩 (Sarah Kane) 。

看了眾多資料,還是覺得由林冠吾 (柏林自由大學戲劇研究所博士生) 所寫的《愛的浪漫與殘酷─莎拉‧肯恩的浪漫主義》扼要地敘述了這個女作家的種種,也說了《4.48 精神異常》和《渴求》給我的感覺。特把原文節錄在下面。

『莎拉肯恩出生於書香之家,父親是《每日明鏡》 (Daily Mirror)的記者,母親是教師,雙親對基督的信仰十分虔誠,她曾坦述,「我幼年的主要讀物是《聖經》,《聖經》中處處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暴力──強暴,斷手支足、戰爭、鼠疫所在多有。」這些聖經的受難圖像,在其前三部作品《炸毀》、《費達之愛》(Phaedra's Love, 1996)及《肅清》(Cleansed, 1998) 中處處有跡可尋。然而在這些性與暴力的表象背後,是對愛情「Love me, or kill me」(摘自《肅清》) 的執著,是探討愛的浪漫與殘酷僅一絲之隔,是毫不妥協地揭去人的偽善面具、暴露人與人之間的彼此操控、背叛與依賴,最終更是與歐洲傳統思想一脈相承的理念──尋求真理。其筆下的人物不管多壞,卻絲毫不加掩飾自己的撒旦面孔,甚至自嘲自諷,惡而不失其真。莎拉肯恩指出:「也許我創造的所有人物或多或少都很浪漫。我相信,虛無主義是浪漫的極端形式,也許正因如此,我的作品總是被誤解。我想,我是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

然而,我們對莎拉肯恩的個人浪漫所知甚少,只知道她偏愛女人,以及寫《肅清》一劇時,正處於熱戀之中。繼《肅清》之後,她以假名Marie Kelvedon推出《渴求》 (Crave, 1998),並杜撰作者生平,以擺脫「暴力莎拉肯恩」的陰影。此劇一掃之前的寫實風格,既沒有場景、時間,也沒有情節、分場,僅以A、B、C、M指稱四人,說是四個人,不如說是四個聲音來得貼切。因為,他們不具有身份、性別、也沒有行動,只有聲音。似乎只要一旦停止說話,他們的存在便會消失。四個聲音以平行線行進,擺盪在對話與喃喃自語之間,有時又結合為一體,猶如思想的碎片,他們天馬行空地述說孤寂、疾病、墮胎、強暴與童年的傷痕,渴望被愛,被保護,卻在尋覓中絕望、求死以為解脫。儘管這些詞句沒有一定的連貫性,然而,卻都顯現了愛的渴求對自我個體的深刻影響。因此,這四個聲音常被視為來自同一個人內心不同的心理層次。從此視角切入,此劇似乎不言而喻地透露,自我在愛的極度渴望與落空中被撕裂粉碎。" Only love can save me and love destroyed me."(摘自《渴求》)儼然是莎拉肯恩靈魂深處的呼喊。

在舞台上,這些殘碎的字句擁有令人驚異的音樂節奏,四個聲音宛如一曲四重唱,傳遞繁複的意象,層層疊疊,猶如一首抒情詩。貝克特、莎士比亞與 T.S. Eliot 的影子浮現其中。1998年,這部作品在愛丁堡藝術節由Traverse Theatre以兩男兩女推出首演,得到觀眾熱烈的迴響,但在此時,莎拉肯恩卻因精神崩潰,進入精神病院療養,令人難以置信,這位幽默風趣的年輕女作家長期患有憂鬱症。她曾坦言:「我並不認為憂鬱、沮喪是不健康的,對我而言,這顯示了妳對周遭環境與現實的全然感知。也許,除非將自己的感知能力鈍化到某種程度,不然,便無法在病態的社會保持健康。安東尼.亞陶(Antonio Artaud) 便是最好的例子。要不瘋狂死去,便是病著賴活。什麼是真正的瘋狂」顯然,她選擇了前者。

《4.48精神異常》是她在最後的生命歷程寫成,深受沮喪之苦的她總是在凌晨四時四十八分醒來,黎明之前的黑暗,是思緒最清明,卻也最令人無所遁逃而感到瘋狂的時刻。一如《渴求》,《4.48》捨棄了所有場景,故事情節,甚至更進一步拋卻了角色。於是,我們所讀到的是斷簡殘篇式的獨白,對話以及一些神秘的數字,至於,是誰在說話?是一個、兩個還是三個人在對話?都無從得知。角色的空白使語言回到它的本質,也給予導演極大的挑戰與自由。一些對話中,可明顯看出是病人與醫師的關係,然而,被倏然截斷的對話,使一切溝通前功盡棄,患者不斷地回到被隔絕的孤寂境地。詩意的獨白傳遞著孤獨絕望、恐懼、毫無出路、厭世與無救的自殺幻想。當中,卻又不乏其慣有的黑色幽默──「我夢見去找醫生,她告訴我,我只剩八分鐘可活,而我已在他媽的等候室虛度了半個小時。(摘自此劇)

凌晨四點四十八分,在曙光來臨之前,莎拉肯恩將自殺視為唯一的出路,視死亡為幸福的時刻,似乎意識到死亡並非終結,而是生命的開端,她以「請開幕」為此劇,也為自己作結。』【註:原文刊於牛棚劇訊冬季第一期 ( 按這裡看原文 ) 】
這兩齣戲教我回想起這段日子身體上心靈上的種種感覺。雖然婆婆沒有患上抑鬱症,但對死亡著實想了很多。那種痛苦無助的感覺,非筆墨可以形容,想不到有劇作家可以把它展現出來。

伸延閱讀
演員之一馮程程有關這個演出的網誌:http://misquiet.blogspot.com/
周昭倫有關的Sarah Kane 閱讀筆記:http://mikechow.blogs.com/
介紹Sarah Kane 的網頁:http://www.iainfisher.com/kane.html  (相片來源)
The Royal Court Theatre 的網頁:http://www.royalcourttheatre.com/educationpacks.asp
演後座談會嘉賓彭秀慧的相關網誌:【Sarah Kane 一直迴響

【 《4.48 精神異常》《渴求》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16.12.2006  8pm   牛棚劇場】

後記:有卜友埋怨我不准卜友回應網誌。其實婆婆也很想與大家交流談天說地,奈何身體心情仍未全面回復正常運作,故這裡仍只好作有限度開放。待身心完全康服,這裡會再次全面開放。(即係呢,邊個想同婆婆傾多D 偈,就唔該求神拜佛祝我快D 冇事啦...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