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2日星期六

我愛莎翁: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時代


【續上一篇 「我愛莎翁:迷一樣的身世」】

威廉‧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莎翁) (1564 ~ 1616) 生於英國斯特拉特福鎮 (Stratford-upon-Avon) 的鄉村。他出生於一個皮匠的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三。他在斯特拉特福鎮的文法學校就讀,在學期間應學過拉丁文,研習過羅馬和希臘的經典作品,但卻沒有上過大學。

1583年他娶了安尼‧哈撒韋 (Anne Hathaway),是一個農家的女兒。他的妻子被形容為一個 「身體強壯、甚至有幾分招人眼目的男子氣度的女子」,比莎翁大八年。婚後有個三個兒女,其中兩個是攣生子女,兒子哈姆內特 (Hamnet) 早逝,死因不明。一般認為莎翁寫《哈姆雷特》就是想悼念兒子。

沒有確實的證據,但相信莎翁的婚姻並不美滿。資料顯示他在26歲已在倫敦出現,當上了演員和編劇。種種跡象亦顯示莎翁在倫敦其間並沒有帶同妻子在身邊。

時為伊利莎白一世的倫敦,那裡雖然並非繁華之地,糧食歉收導致了哄搶糧市。但是,戲院卻晚晚高朋滿座。當時人稱倫敦是「肉慾加縱慾的巴比倫」。

莎翁在倫敦不久便闖出名堂。他既是演員,又做編劇,還寫詩。在1594年,他成為了宮廷劇團 (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 的其中一員,負責所有貴族的戲劇演出,在聖誕節還會在英女皇前表演。同年莎翁入股環球劇場 (The Globe),為劇團演出和寫劇本 (actor-playwright)。 可是1613 年上演《亨利八世》時,舞台上的煙火效果把整間劇院化為灰燼,劇院一年後再重建營業。

那現在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傍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是否就是當年的環球劇場?且說說有關環球劇場的故事。

1949年美國演員兼導演 Sam Wanamaker 到倫敦遊覽,在泰晤士河邊 (Bankside) 找尋環球劇場的紀念碑,卻發覺只剩下一個黑色的標誌銅牌,以紀念這偉大的劇作家。他覺得莎翁不應只得這麼一個銅牌 " he deserved more than this "。

於是 1969年 Sam 開始了重建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計劃,擬在劇場原址成立一個集教育,研究和展覽於一身的劇場。 整個計劃由1988年奠基,至完成歷時17年,經歷了種種艱辛。可惜,Sam 卻在1993 年與世長辭,無緣看到這幢座落在原址數百碼外,相信與當年的劇場近似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正式運作。

環球劇場現每逢夏季四至九月會有莎劇上演,遊人可參觀舞台和觀眾席。若適逢有演出,觀眾還可能參觀排練中的選段表演。而十月至三月因天氣寒冷,則會集中與其他藝術團體舉辦教育活動、工作坊、訓練課程等等。主要當然是集中怎樣把紙上的莎翁,活現於舞台和生活上。

這個劇場很值得大家參觀。裡邊的展覽有關於莎翁的生平,伊利莎白時代的戲劇,莎翁身世之迷 (上一篇所述的疑點),那年代的莎劇戲服/印刷術/道具等等。婆婆每次到倫敦都會探訪她,只可惜至今仍未有機會在場內看一次演出。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還幸得有心人幫助重建。但莎翁最珍貴的著作,卻差點未能流傳於世。

莎翁共寫了38 齣戲劇 (有喜劇,悲劇和歷史劇),4首詩歌,154 首十四行詩。他只出版了他寫的詩。這個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劇作家的劇本手稿,卻竟然沒有好好留下來。

這得從當年的劇本出版和擁有權說起。

那時還沒有甚麼版權的概念,通常劇本寫成便歸上演的劇團所有。編劇寫的原槁 (original manuscript, so called "foul papers" ),經劇團領班安排抄寫複製 (那年代印刷術還未曾普及,所費不菲),把不同章節分發給不同人處理。所以,劇團內的演員/後台人員,每人也只會有他們負責的劇本那一小部分。而就是編劇的原稿,領班也可能在上面作了筆記以方便安排演出。通常劇團視擁有某齣劇為資產,非必要時,才會把他賣給其他劇團。當年倫敦發生黑死病後,莎翁一些劇目便數度易主。所以莎劇當時並非全由莎翁所屬的環球劇場擁有。

莎翁在生時有劇團出版了他18個劇本,但一般相信是加插了該劇團/導演甚至演員自己的意見/演繹 (出版商所得到排版印刷的稿件,一般不會是劇作家的手稿正本)。市面也流傳非正式登記的版本 (當時出版書籍需要登記),是有些演員把整齣劇默了出來賣給商人圖利,那些版本更可能偏離了原稿一大截。

多得莎翁的兩位好友約翰‧赫明斯 (John Heminges) 和亨利‧康德爾 (Henry Condell) (他們與莎翁一同在宮廷劇團共事,赫明斯更有可能是第一位演《哈姆雷特》的 Polonius ) ,在1623 年 (莎翁死後七年) 為了向他的好友致敬,千辛萬苦把他的36個劇本收集成冊,共印了750冊,現存也只有250 冊。本‧瓊生 (Ben Jonson,伊利莎白時代另一位有名的劇作家 ) 在書上便寫「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時代 He i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事實證明,瓊生很有先見之明,而他這句話也成為不朽名句。

莎翁著作眾多,婆婆對他的劇作尤為喜愛。 莎劇有何特別之處?

【待續.......】

【圖為重建後位於倫敦泰晤士河旁,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Shakespeare's Globe) :  http://www.shakespeares-globe.org/ 】
(ps. 對不起,這篇長了一點。下一篇將會有關莎劇,特別是婆婆看過的一些莎劇。因這幾天要照顧愛美麗,可能會需時長一點才完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