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0日星期六

別問我是誰

回歸後兩年,曾參加旅行團到桂林遊玩。

說來好笑,那次因為同行的是一位美藉華人,對方聽不懂廣東話,普通話又半桶水 (我也是),我們便參加了港龍舉辦的旅行團。團裡的華人除了我是香港人,其他都是外國回來的華橋,他們藉著在香港旅遊/探親,順道回大陸旅行。

三日兩夜的行程裡,全程英語解說對話。在中國人的地方,大半團是黃皮膚的人,說的卻是英語。那時不覺得一回事,現在回想起來,荒謬得很。

記得當大家知道我是香港人時,很感興趣。那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香港回歸後有沒有甚麼轉變?大陸有沒有干預你們香港人的內政?」

我的答案是:「不覺得呢!就是有我也不會知道吧?」

中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旅遊點,是共產黨,是落後國家....

我問自己,我那時的心態,又有甚麼不同?

之後,曾到多個國家旅遊,外國人得知我從香港來,也很喜歡問同一條問題:「香港回歸後有沒有甚麼轉變?大陸有沒有干預你們香港人的內政?」

我的答案還是一樣。

十年,就這麼過去了。

十年,有甚麼不同了?

回歸。回到哪裡?又歸去哪裡?

我只知道,今天,我的英語聽寫能力仍然比我的中文程度高。剛才看的戲,說普通話的地方,我仍然有些聽不懂。

看似甚麼都有,其實是甚麼都沒有....
看似甚麼都懂,其實是甚麼都不懂....

.....我說我自己。

真可悲。

ps1:喜歡這齣戲,還有數場:【演出資料
ps2:友人問我為何寫得這麼少,只想大家感受一下這戲,稍後再補上較詳細的感想。

後記 (2.7.2007):
讓我懶惰一點,在這裡補充一下對這齣戲的感想。(寫得不太完整,請見諒。)
戲分幾個主線:女兒從爸爸 (家庭) 的過去而探索中國人的身份、考古隊的種種發現、臨流鳥的傳說。串連戲內是一段段大家曾面對的社會大事,熟悉的政經人物。

看後想到很多 (上述的一段往事就是看完戲那晚即時想到的)。不禁反思自己這個「香港人」的身份,究竟是代表著些甚麼文化意義和價值觀?與祖國的關係又怎麼樣?

相對於中國,香港的歷史就只從英國殖民地開始,這裡沒有北京周口店,沒有秦俑,沒有長城。相反,有歷史價值的東西往往都會被拼棄。就如考古隊員困惑地說:怎麼不斷向下挖掘,卻是越掘越向上?那是因為這裡沒有東西可以發掘吧!

有幾段很喜歡。茶餐廳那場。茶餐廳,既是香港文化象徵,又是香港沒有文化的象徵。香港就像是茶餐廳,甚麼都有,甚麼都可以cross over,甚麼都可以 mix and match,只要快靚正!

「你從哪回來?」那段道盡回流人轉變,由最初從外國各地回流的移民,到中港兩地的交流,港人上大陸投資,或是大陸到港的自由行,短短的十年,轉變何其大!

問答遊戲那一場,讓我知道原來我對香港所知不多,對祖國所知更少。也嘗試去答那些問題:有沒有唐心風暴?有沒有去百佳?有沒有搭尾班天星小輪?....

才知,原來我不是香港人....

當蔡愉穎說她覺得自己有爸爸卻像一個孤兒,時刻想離家出走時,不能否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有這個感覺。所以當蔡說到中國,不是想尋根,而是想有出入的自由時,感覺特別深...

就如臨流鳥一樣,被地上的人逼著向上飛,向上飛.... 但是,誰又在逼迫我們?
演員的揀選也很有心思,當中有香港人、陝北人、日本人、北京人、澳門人,象徵香港的多元文化。演員演出都很平均,雖然各人背景不同,但整體感覺統一。

最後,看到潘記與前進進擦出的火花,很亮麗。但怎麼看,他也不是客串吧!

【《飛吧!臨流鳥,飛吧!─消失的翅膀》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29.6.2007   8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