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7日星期日

我沒有慧根?



不曾聽過任何佛理,便進場看「進念‧二十面體」的《華嚴經》。

第一場的《心如工畫師一》,以歌唱形式來唱出經文,配上錄像畫面,很美。可是中文底子不太好的婆婆,有些地方要偷看翻譯的英文版來理解當中意思。

第二場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嘗試以生活化,令觀眾明白的例子來帶出「甚麼是華嚴經?」和「華藏世界是怎樣的?」有些地方確是令我明白了一些 (如《心如工畫師》,是以心來成事也要配合條件/因緣) ,可是一氣呵成,超過三十分鐘的解說,儘管盡量深入淺出,但感覺就如要在短短幾十分鐘內讓觀眾了解聖經的《啟示錄》。沒有任何背景資料,從未聽過任何道理的我著實有點吃不消。但這一部份的場面、演員的台位、燈光,所展現出來的意境很有美感。

第三、四場的《華藏世界》和《心如工畫師二》,嘗試以唱誦和多媒體的方式來展現「華藏世界」和經文的意義。當中多媒體視像是以數碼化合成。在未能完全理解上一個部份意思的情況下,我只是經歷了一段又一段的投射,重覆的裝置移動,這兩場給我的感覺是有點冗長。但當中一些場面是很美很特別。

第五場的《隨願眾生》,當中由于逸堯作曲,林夕填詞的《十方一念》,很是動聽,歌詞也呼應著之前的佛經道理。可是,這歌對我來說就如前幾幕的佛偈,我還是沒有慧根,悟出當中的大道理。同行友人對佛學有點研究,也似乎有所得著 (她留下聽座談會)。我想,看這戲若有佛學根基,可能感受不一樣?

可是,演這戲不是希望弘揚佛法,令更多人接觸佛學嗎?那是否應嘗試令我這些沒有根底的觀眾感動當中的道理?

整體來說,進念嘗試以藝術手法去展現佛學裡的一些意念,是個好嘗試。但那呈現的境界,畢竟是人想像出來的意像。以一己之力去把佛佗的《華藏世界》形'象化,是否準確真切?又想,那個境界為甚麼不是領悟得來?把它形象化了,那會否反令人有了先入為主的概念,妨礙了信徒的修行?

引用的網誌為【六、七、八月份的戲劇推介】,有些戲還有票賣,請多多支持劇場,謝謝大家。

【《華嚴經》  進念‧二十面體   16.6.2007   7.45pm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