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9日星期二

萬家之寶




正如導演毛俊輝在場刊裡說,曹禺的作品是中國劇壇貴瑰寶,是應該好好介紹給觀眾。能一晚看了三個曹禺先生的劇作《原野》、《北京人》和《日出》的選段,真暢快,卻也意猶未盡。

因是選段的關係 (除了《日出》是較完整的獨幕劇),看時就不是著重故事的情節,反而更集中看演員的表現和片段所呈現的人物關係。

多年前看過《原野》(是呂良偉和葉童演出),故事有一定的印象。這次只選了仇虎、焦母及金子三人充滿張力的對話的片段,當中有安撫、試探、仇恨、怨懟。三人在說話卻不是在對話,每一句台詞皆口是心非,詞鋒銳利暗藏殺機。秦可凡 (焦母)、彭杏英 (金子) 和潘燦良 (仇虎) 都演得出色。戲無論節奏,停頓時出現的張力,都掌握得很好。

導演在場刊說這戲既「表現出典型西方現代戲劇敘事手法,同時亦包含著濃郁的中國戲曲表演調子」。我看時就真有點看戲曲之感。

一邊看一邊想為何以英語來演繹《北京人》,是因為兩位女主角 (邱歡智和韋羅莎) 英語了得?是想表達劇團的多元化?從場刊得知,原來曹禺的劇本早在1979年已經翻譯成英語,並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演出,而曹禺更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位訪美的「文化大使」。

戲裡兩位女角對自我存在的價值、生活的目標、生命的追求截然不同,曹禺在這段戲展現了新舊社會女性的不同面貌。戲裡充斥著「自由」、「自我」這些源自西方的概念,以英語來表達又儼然恰當不過。更佩服曹禺這劇本的宇宙性。沒有看過原著的角色性格,但從片段所見,邱歡智活脫是上一代逆來順受,為愛犧牲甘於認命的女性,而韋羅莎則是個天不怕地不怕,努力尋求自身幸福的新女性。

正如導演說,片段裡沒有很多的戲劇化動作,只是平實的對話,但就在這絮絮的話語中,觀眾可感到新舊交替的沖激。毛俊輝說他「特意將這齣曹禺最接近契訶夫的戲劇片段以風格化劇場手法演繹,最主要是提供一個嶄新的美學角度引人細嚼曹禺的創作」。戲是否能達到目標我不知道,但肯定已激起我讀《北京人》這劇本的意慾─已買了這劇本多時,卻一直未曾細讀。

最喜歡是《日出》。陳敢權把戲改編成為香港七十年代的背景,戲沒有失去原著對的精粹,卻為她添上了現代感。導演說「曹禺是用『生活橫切面』方式來寫《日出》,以人生的零碎闡明一個觀念。劇中每個角色都有他/她一定的份量,串連希來就砌出一個社會的拼圖」。

就以現時的獨幕劇而言,陳的改編亦似是朝著這個方式進行,並很成功。那紙醉金迷、今朝有酒今朝醉、視財如命、埋沒真心、階級觀念重、資本主義至上的生活態度,不正就是今天你我身處社會上的某一群人的狀態?也喜歡結局,帶點開放式,給觀眾帶來想像空間也來得正面。

多年前看過胡美儀演《壹籠風月》後就要到今天才可看到她的演出,喜歡她這次陳白露的演出。胡能掌握角色的內心掙扎。她給我看到一個生活蒼白空虛,但良心未泯仍苦苦掙扎的心靈。也喜歡飾演方達生的黃建東。

三齣戲各有特色,也能顯示曹禺劇作的多元性。多謝話劇團選了這三段戲來演。曹禺,果然是萬家之寶。

引用的網誌為【五至六月的推介】。有些戲還有票,有些戲剛在票房開賣,請多多支持劇場。

【《萬家之寶》  香港話劇團   23.5.2007   7.45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