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陰質教育(回龜版)
好戲量的《陰質教育 (回龜版)》,就是戲的題目,也擺明車馬在諷刺香港的教育制度。以教育為題材的戲很少不免多控訴,也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香港這十年來的教育變了又變,卻沒有變得更加好,學校、家長、學生無不怨聲載道。這戲實在不難找素材,但是怎樣能把材料混合成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卻是廚子的功力所在。
戲一開首以一個亂葬岡的場面,一個廢墟而帶出一件校園謀殺案。就像說在香港的教育下,大家都變成死者,兇手卻不易找出。戲的幾個主角,就代表了香港教育裡應負責任的人,分別是家長、學生、教師、校長,故事就圍繞這幾個人的立場、面對的困難、所承受的壓力而發生。
有些片段很富心思。舉例說,四位主角 (家長、學生、教師、校長)在打麻雀,就帶出那種互相影響,要大家都參與才能「成局」的狀況。而「麻雀」既是枱上搓的麻雀,又是沒有翼和腳,不能自由飛翔的麻雀。現今僵化的教育,學生就像是被困的小鳥,被逼去習慣這個制度,培養出來的人就像被倒模出來的人版。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段說媽媽不批准喜歡跑步的女兒去練跑,強暴地要脫掉她的運動外套。那個場面很殘忍也頗為激烈,令我感受到那種被剝削了選擇權,剝削了自由的殘酷。既是那麼令人憤怒,又令人傷心。
整體來說戲不乏有意思的地方,但卻有點長,也覺得有些地方可以減省,例如有一部分說一些學校裡荒謬現象而不斷說 "hilarious" 就不太hilarious。
佈景以很多學校的椅子疊起造成混亂的感覺,一開始見到時覺得很震撼。戲的手法著重和觀眾的互動,因此觀眾看得投入,全場笑聲不絕。
控訴容易,要提出有建設性的改善方法卻不容易。現時所見,創作人想說教育制度應打破舊有的習慣,讓孩子有所發揮,讓每個人都參與,才能達到教育的理想。對比戲裡控訴的場面,卻不知有多少人能感受到劇作者想帶出的訊息?
坐我後排的五六位同學們就整場在竊竊私語,發出聲響 (有些話還不是在說劇情),我數次回望甚至出言提醒他們也不肯收聲。我在想,他/她們心中可能已經在罵我為何看戲看得那麼認真。不知他們又能帶走多少戲裡的訊息?
這是我第二次看好戲量的戲 (上一齣是《天下圍攻》),我也不懂「民眾劇場 People's Theatre」的特質,作為一齣四年來重演又重演的戲,在言之有物之餘,我會希望見到一個組織較為緊密的戲,現時看來是較為鬆散。
此外,我有很多時聽不清楚演員說的台詞,特別是群戲或是他們情緒高漲之時 (我肯定不是我的問題,因為我背後那些青少年人也不止一次互相詢問:「佢講咩話?」)。雖然只看了兩次好戲量的戲,但覺得劇團有必要注意改善演員們 (包括楊秉基本人) 發聲和說台詞的技巧,說到底踏上台板都是在演戲,觀眾就希望見到專業的表演。
就如 IDEA所提倡的,怎樣把戲劇與教育拉上關係,是一眾教育工作者和劇場人士關心的課題。我在想,若然劇團能藉著演出培養同學們的演技、團隊精神、思考的方法,這也是在學校以外不錯的教育途徑,希望劇團能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教育一代。
【《陰質教育 (回龜版)》 好戲量 26.7.2007 8pm 香港大會堂劇院】
人次: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