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再說《爆谷殺人狂》

得知「糊塗戲班」有意重演《爆谷殺人狂》,也因為答應了網友,就讓我再來說說這戲。故事內容不再覆述了,可看下面引用的網誌。

喜歡這戲所帶出的訊息,很值得深思。很多時我們批評傳媒機構在譁眾取寵,炒作新聞爭收視以吸引讀者觀眾。觀眾在投訴之餘,卻仍樂此不彼的收看,更在茶餘飯後協助宣揚,惡性循環之下,只有更多「迎合觀眾口味」的節目,煽情的新聞出現。這令人反思自己作為觀眾,作為讀者,在這種不良的風氣下,應怎麼自處?是完全不接觸這些媒介?還是做個頭腦清醒的觀眾/讀者?但看得多又會否幫助了這些媒介的增長?

除了有關傳媒和觀眾的關係,另一個訊息是有關「責任」。戲裡的人都不想承認和負起應有的責任,發生了事就只懂推卸責任,個人如是,整個社會也如是。就如戲末段所說,把一切責任推給社會。想到我們身處的社會也如是,只覺可悲。

說多一點製作方面的意見。

劇本翻譯方面,覺得現時保存原劇本的美國色彩是個不錯的選擇。荷李活的影片相信大部份觀眾都曾看過,不會感到陌生,我就抱著看一齣荷李活電影的心態來看這戲。現在想起來,若然把劇本本地化可能也有另一種味道,特別是戲內的演員都是電視上熟口熟面的藝員,不知會否加深觀眾對戲裡訊息的感覺?

劇本翻譯的語言運用得宜,沒有一些「翻譯劇」彆扭的感覺。戲裡大量的粗言穢語很考翻譯的功夫,因英文裡一些粗話未必有相對的中文譯本,現場所「聽」可以令我明白意思又符合劇情所需。見到有評論說大量的粗言是近年戲劇的趨勢,我並不同意,香港劇場其實異常潔淨。正如戲裡所說,究竟戲劇是反影現實還是影響現實?我只知道,在現實裡有太多渠道可以給人接觸到這些情色的言詞、粗口、暴力的畫面,只要是符合劇情所需,運用得宜,不是嘩眾取寵的綽頭便無可厚非。

不知是否原劇本的安排,覺得戲的前後段節奏有點不平均,大部分訊息都集中在戲的下半場的時間。若然這是編劇的安排,那導演可考慮把上半場的節奏調較得快一點,以平衡下半場密集的訊息。雖然我覺得現時結尾的安排,已經給觀眾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喜歡四面的舞台設計,導演的舞台調度能兼顧到四面觀眾。槍擊的場面實在刺激,稍嫌未能做到中槍即噴血 (呵呵,覺得去得更盡會更好玩)。電視的運用很好,除了開首的片段能配合戲有關荷李活電影的主題,到末段現場直播時,更能讓觀眾即場對比各人在現場和螢光幕裡看到的「真相」與「假像」。孰真孰假,誰又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

演員方面,這次糊塗戲班邀請了不同界別 (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也有公仔箱內的演員) 一同演出,質素是有所提升,卻也突顯了他/她們與糊塗成員演繹上不同之處。若然重演,建議可再下一點功夫,使整體的演出風格更統一。

過往看了不少糊塗戲班的戲,一直很喜歡她們的製作,大都很有時代感,亦對社會上一些問題/現像有獨特的觸覺。從場刊得知她們有意走向專業化。寫這篇文章時不斷想「專業」與「業餘」劇團的分別。

總覺得很多所謂「業餘」劇團的演出已經很有水準,無論在演員的演出,或幕後的支援方面,也都可以媲美一些職業劇團 (很多業餘劇團成員都接受過正統戲劇訓練)。作為觀眾,我希望見到糊塗戲班在借助一些有經驗的劇場人士的幫助之餘,能提升本身團員 (包括台前幕後人員) 的舞台技巧,繼續製作一些有「糊塗」風格的演出。

【《爆谷殺人狂》   糊塗戲班   7.7.2007   8pm   香港文中心劇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