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說愛我時,你是愛我的甚麼?
愛我樣貌?愛我的性情?愛我說話的語氣?愛我的言詞?愛我的文字?愛我的才情?還是愛我整個人?
到底甚麼是愛?愛情是怎麼發生的?為何兩個人的心會連在一起?
愛令心跳加速血脈沸騰,手握手面貼面心貼心,愛令肉體上每一個毛孔每一吋肌膚都為之擴張 ....
你又怎麼分得出你愛的是表相的我,還是我皮囊下那顆脆弱的靈魂?
當我年老色衰,青春不再之時,你還會否愛我?
當我貧苦窮困,百病纏身之日,你還會否愛我?
愛情,到底是依附在甚麼東西之上?
想了很多....
才情橫溢,高傲不羈,劍藝超凡的西哈諾 (Cyrano),卻長了個醜陋的大鼻子。他為此而非常自卑,就是心愛著表妹羅珊 (Roxane) 也不敢表白。
美麗的羅珊卻被英俊的但缺乏才情的姬斯阡(Christian) 吸引。羅珊喜歡有才情的男子,西哈諾為了令羅珊幸福,為姬斯阡撰寫情書,作了他的口舌與靈魂,也把他心中對羅珊的愛意一一傾出。俊男美女得以成眷屬,直至戰事發生,三人的命運再度改寫.... (欲知後事如何,入場觀看吧!)
之前看過電影版《大鼻子情聖》,著眼點在劇情和導演安排的場面上,卻沒有昨晚想得那麼多。可能是今次導演莊培德 (Peter Jordan)以簡約的手法把戲呈現,令我看得更多想得更深。
原作者愛門‧羅斯富 (Edmond Rostand) 這個首演於 1897年巴黎的劇本很有啟發性 (原劇為舞台劇),正如導演在場刊內說:『它充滿對「愛情」與「美麗」的反思與嘲諷。』有點感觸的是劇作家在對人們以貌取人之心大力鞭撻之餘,卻仍未能走出女性就必需貌美的框框。試想若羅珊只有聰明智慧卻非美若天仙,那又會是怎樣一個故事?
雖然只得十二位演員,但卻像幾十人在演出,有些演員還要兼任樂師,即場演奏,實在不容易。盧智燊演的西哈諾很出色,把那個既自大又自卑,想愛又不敢愛的風流劍客活現眼前。
原文是法文版本,翻譯上很考功夫。特別是那些詩句,要化為白話文讓觀眾容易明白真的不易,現時是盡量取得平衡吧,卻少了那份詩意。
無論電影或是舞台劇,均值得推介。詳情如下:
中英劇團 《風流劍客》
21-23, 25-26, 28-30/12/2007 19:30
22-23, 25-26, 29/12/2007 14:30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200 / $180 / $120
票務查詢及留座 : 2734 9009
網上購票 : http://www.urbtix.hk/
網頁:http://www.chungying.com/chi-html/season/0708/cyrano/
電影《大鼻子情聖 Cyrano de Bergerac》:http://www.imdb.com/title/tt0099334/
【《風流劍客》中英劇團 21.12.2007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第 個情聖?
2007年12月8日星期六
給三色台的信
親愛的三色台:
剛看了詹瑞文的《萬千師奶賀台慶》,久久未能入睡,很想給你寫封信。
今年是你的四十歲壽辰。靜靜的告訴你,我的年紀只比你少一點點,可以說是與你一起成長。
我對你最早的記憶是廣告。正確點說,那是我媽媽告訴我的記憶。
媽媽說我不足一歲時,最喜歡就是看電視廣告。那時你們剛開始製作自家的劇集,就像現時一樣,劇集播放中途會賣廣告。媽媽說每逢電視賣廣告,我便會目瞪口呆的,她就最喜歡趁這段時間把飯仔往我的口裡送。今天,我還有殘餘的黑白廣告記憶在腦裡 (好像有個三毫子的廣告),雖然我已分不清楚那是一歲前的記憶,還是後來你重播片段時印入我腦海的影像。
我可是名副其實的電視送飯長大。
七八十年代可以說是你的黃金時期。我經歷了《乘風破浪》《少年十五二十時》《心有千千結》《書劍恩仇錄》《無花果》《狂潮》《陸小鳳》《家變》《強人》《倚天屠龍記》《奮鬥》《絕代雙驕》《決擇》《楚留香》《網中人》《不是冤家不聚頭》《上海灘》《山水有相逢》《京華春夢》《千王之王》《輪流轉》《執到寶》《流氓皇帝》《荳芽夢》《香港八一至八六》《楊門女將》《逐個捉》《女黑俠木蘭花》《天龍八部》《飛越十八層》《萬水千山總是情》《獵鷹》《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儂本多情》《鹿鼎記》《新紮師兄》《流氓大亨》《季節》.....數之不盡的劇集。
那時《香港小姐競選》《勁歌金曲》《歡樂滿東華》《台慶》等節目我們必會留在家中準時收看。就是你和對台大鬥法的時候,我也是你的 die hard fans,從沒有轉台。當然,還有個特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姑媽在你那處打工,她演的劇集就是我不看我爸媽也會看。
那時的你,有創意,能帶領潮流 (我還記得媽媽那個洛琳頭),劇集有人情味也勵志,製作認真有誠意。記得有些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是我看過電視劇後才找來看的。
都說,人生若然遇到風浪,才會懂得珍惜。可能,你就是太一帆風順了,不知那時開始,我發覺你抗拒長大,我們的步伐開始不一。
在你不住留戀過往的流金歲月,也開始努力建立你的王國時,我卻逐漸長大,並且放眼四周,繼而認識了他。
我得承認,我對他是一見鍾情的,更深深地被他的魅力吸引。
他貼近生活,雖富戲劇性但沒有誇張失實的情節,溫情卻不濫情煽情,處處表現對社會的關愛....
他說話時而含蓄時而尖銳,字字硃璣最不愛畫公仔畫出腸,富創作力愛想像卻不喜無聊划苦低俗....
他沒有當我是個白痴低能兒,也不會製造一個一個模式來要我跟隨....
最重要的是,他有誠意與我溝通對話。
漸漸地,我把用在你的時間投放了在他身上,我不能自拔地愛上了他。他也不能沒有我。
在九十年代初期至今,他逐步擴闊了我的眼界,讓我經歷了很多美好的時光,感動的時刻。
由經典的《劇仲夏夜之夢》《不可兒戲》《暴風雨》《雷雨》《關漢卿》《莫札特之死》《推銷員之死》《羅生門》《奧利安娜的迷惑》《十二怒漢》《金池塘》;到荒誕/實驗性的《犀牛》《等待果陀》《尋人的眼睛》《蛻變》《我的殺人故事》《男人‧張生‧Romeo》《N.S.A.D 無異常發現》《我們互不相識的一小時》《張愛玲,請留言》《生死界》《半生緣》《蛇鼠一窩》《兩條老柴玩遊戲》;再有音樂劇《登龍有術》《遇上1941的女孩》《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飛躍紅船》《人生唯願多知己》《邊城》《馴情記》;以至本地原創的《說書人柳敬亭》《南海十三郎》《還魂香/梨花夢》《紅頂商人胡雪巖》《德齡與慈禧》《聊齋新誌》《法吻》《再見紅日出》《徘徊在纏綿時份》《如夢之夢》;甚至過江龍《Les Miserables 孤星淚》《The History Boys 高校男生》《Chicago 芝加哥》《商鞅》《Le Costume 情人的衣服》.... (註),實在多不勝數。這些都是水準一流,編、導、演俱佳的製作。我特別喜歡某些文本,它往往能啟發我思考更多。
我驚覺,你能給我的,他都能給我,還要更多更好。於是,我更義無反顧地遠離你。
你有所不知,爸媽起初不太喜歡我與他一起呢。可不是嗎,有免費的明星歌星不看,卻要掏腰包來看些寂寂無名的小演員,那是甚麼道理啊?
可是,我就是愛他的自由奔放,愛他的創意無限,愛他給我那種活在當下的感覺,更愛他帶給我思想馳騁的空間。
我與他走在一起差不多十七了。這些年來,我與他一起成長,那種感覺很窩心,想你是不會明白的。
其實,我有嘗試過回到你身邊呢。就只是今年年初的事吧。我被你派來那位嬌悄的推銷小姐半哄半騙的,開了收費台。最初看好像挺多選擇的模樣,我還天天看新聞台和生活台呢。還以為收費節目的質素會高一點,怎知你卻又一次叫我失望。
別的不說,城中的熱門話題「志雲飯局」,初看是有新鮮感,但卻越看越不是味兒。訪問者旁敲側擊,還專向八卦花邊新聞裡鑽。答話的就七情上面的,努力演一場好戲,但訪問內容卻空洞乏味,看完對被訪者的認識也沒增進多少。
要我舉例麼?我記得訪問苗喬偉那集,訪問大半是有關他怎麼看翁美玲/湯鎮業/梁朝偉/劉德華/黃日華的事業感情,對苗本人的問題,就只是問他與太太戚美珍是否很恩愛,與父母的關係,為何眼鏡生意要賣盤。若你給我問,我會問他怎麼演繹掌握角色磨練演技,做生意給他的人生啟發,有沒有想過怎麼可以回饋社會為社會出一分力....
所以,我最近連你的收費台也少看了,也打算完了一年合約後不再續約。
坦白說,我曾為我離棄了你而有點歉意。今天看了詹的演出,才醒覺原來是我不甘被改造成另一個師奶而已。
不要怪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好像說得嚴重了,但可是你教我的啊!)。
我開始慶幸能及早離開你,也為自己能遇上他而感到幸福。
我去年開始在網上寫部落格,寫下關於我與他的一切,你有空的話請來看看 (http://hk.myblog.yahoo.com/ilove-theatre),這封給你的信我也會貼在部落格內。希望你看過後能了解,我為何那麼愛他。
你的舊情人
乜都睇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零晨四時三十分
註:以上只是我粗略的分類,並不一定正確。
後記:昨晚怎也睡不著,就打了這封信。詹的這個戲真的很好,我希望能再寫寫他的製作 (有拖冇欠啦,哈哈!)。《萬千師奶賀台慶》已加場,詳情可按這裡。
【《萬千師奶賀台慶》劇場組合 7.12.2007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第 個師奶....
剛看了詹瑞文的《萬千師奶賀台慶》,久久未能入睡,很想給你寫封信。
今年是你的四十歲壽辰。靜靜的告訴你,我的年紀只比你少一點點,可以說是與你一起成長。
我對你最早的記憶是廣告。正確點說,那是我媽媽告訴我的記憶。
媽媽說我不足一歲時,最喜歡就是看電視廣告。那時你們剛開始製作自家的劇集,就像現時一樣,劇集播放中途會賣廣告。媽媽說每逢電視賣廣告,我便會目瞪口呆的,她就最喜歡趁這段時間把飯仔往我的口裡送。今天,我還有殘餘的黑白廣告記憶在腦裡 (好像有個三毫子的廣告),雖然我已分不清楚那是一歲前的記憶,還是後來你重播片段時印入我腦海的影像。
我可是名副其實的電視送飯長大。
七八十年代可以說是你的黃金時期。我經歷了《乘風破浪》《少年十五二十時》《心有千千結》《書劍恩仇錄》《無花果》《狂潮》《陸小鳳》《家變》《強人》《倚天屠龍記》《奮鬥》《絕代雙驕》《決擇》《楚留香》《網中人》《不是冤家不聚頭》《上海灘》《山水有相逢》《京華春夢》《千王之王》《輪流轉》《執到寶》《流氓皇帝》《荳芽夢》《香港八一至八六》《楊門女將》《逐個捉》《女黑俠木蘭花》《天龍八部》《飛越十八層》《萬水千山總是情》《獵鷹》《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儂本多情》《鹿鼎記》《新紮師兄》《流氓大亨》《季節》.....數之不盡的劇集。
那時《香港小姐競選》《勁歌金曲》《歡樂滿東華》《台慶》等節目我們必會留在家中準時收看。就是你和對台大鬥法的時候,我也是你的 die hard fans,從沒有轉台。當然,還有個特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姑媽在你那處打工,她演的劇集就是我不看我爸媽也會看。
那時的你,有創意,能帶領潮流 (我還記得媽媽那個洛琳頭),劇集有人情味也勵志,製作認真有誠意。記得有些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是我看過電視劇後才找來看的。
都說,人生若然遇到風浪,才會懂得珍惜。可能,你就是太一帆風順了,不知那時開始,我發覺你抗拒長大,我們的步伐開始不一。
在你不住留戀過往的流金歲月,也開始努力建立你的王國時,我卻逐漸長大,並且放眼四周,繼而認識了他。
我得承認,我對他是一見鍾情的,更深深地被他的魅力吸引。
他貼近生活,雖富戲劇性但沒有誇張失實的情節,溫情卻不濫情煽情,處處表現對社會的關愛....
他說話時而含蓄時而尖銳,字字硃璣最不愛畫公仔畫出腸,富創作力愛想像卻不喜無聊划苦低俗....
他沒有當我是個白痴低能兒,也不會製造一個一個模式來要我跟隨....
最重要的是,他有誠意與我溝通對話。
漸漸地,我把用在你的時間投放了在他身上,我不能自拔地愛上了他。他也不能沒有我。
在九十年代初期至今,他逐步擴闊了我的眼界,讓我經歷了很多美好的時光,感動的時刻。
由經典的《劇仲夏夜之夢》《不可兒戲》《暴風雨》《雷雨》《關漢卿》《莫札特之死》《推銷員之死》《羅生門》《奧利安娜的迷惑》《十二怒漢》《金池塘》;到荒誕/實驗性的《犀牛》《等待果陀》《尋人的眼睛》《蛻變》《我的殺人故事》《男人‧張生‧Romeo》《N.S.A.D 無異常發現》《我們互不相識的一小時》《張愛玲,請留言》《生死界》《半生緣》《蛇鼠一窩》《兩條老柴玩遊戲》;再有音樂劇《登龍有術》《遇上1941的女孩》《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飛躍紅船》《人生唯願多知己》《邊城》《馴情記》;以至本地原創的《說書人柳敬亭》《南海十三郎》《還魂香/梨花夢》《紅頂商人胡雪巖》《德齡與慈禧》《聊齋新誌》《法吻》《再見紅日出》《徘徊在纏綿時份》《如夢之夢》;甚至過江龍《Les Miserables 孤星淚》《The History Boys 高校男生》《Chicago 芝加哥》《商鞅》《Le Costume 情人的衣服》.... (註),實在多不勝數。這些都是水準一流,編、導、演俱佳的製作。我特別喜歡某些文本,它往往能啟發我思考更多。
我驚覺,你能給我的,他都能給我,還要更多更好。於是,我更義無反顧地遠離你。
你有所不知,爸媽起初不太喜歡我與他一起呢。可不是嗎,有免費的明星歌星不看,卻要掏腰包來看些寂寂無名的小演員,那是甚麼道理啊?
可是,我就是愛他的自由奔放,愛他的創意無限,愛他給我那種活在當下的感覺,更愛他帶給我思想馳騁的空間。
我與他走在一起差不多十七了。這些年來,我與他一起成長,那種感覺很窩心,想你是不會明白的。
其實,我有嘗試過回到你身邊呢。就只是今年年初的事吧。我被你派來那位嬌悄的推銷小姐半哄半騙的,開了收費台。最初看好像挺多選擇的模樣,我還天天看新聞台和生活台呢。還以為收費節目的質素會高一點,怎知你卻又一次叫我失望。
別的不說,城中的熱門話題「志雲飯局」,初看是有新鮮感,但卻越看越不是味兒。訪問者旁敲側擊,還專向八卦花邊新聞裡鑽。答話的就七情上面的,努力演一場好戲,但訪問內容卻空洞乏味,看完對被訪者的認識也沒增進多少。
要我舉例麼?我記得訪問苗喬偉那集,訪問大半是有關他怎麼看翁美玲/湯鎮業/梁朝偉/劉德華/黃日華的事業感情,對苗本人的問題,就只是問他與太太戚美珍是否很恩愛,與父母的關係,為何眼鏡生意要賣盤。若你給我問,我會問他怎麼演繹掌握角色磨練演技,做生意給他的人生啟發,有沒有想過怎麼可以回饋社會為社會出一分力....
所以,我最近連你的收費台也少看了,也打算完了一年合約後不再續約。
坦白說,我曾為我離棄了你而有點歉意。今天看了詹的演出,才醒覺原來是我不甘被改造成另一個師奶而已。
不要怪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好像說得嚴重了,但可是你教我的啊!)。
我開始慶幸能及早離開你,也為自己能遇上他而感到幸福。
我去年開始在網上寫部落格,寫下關於我與他的一切,你有空的話請來看看 (http://hk.myblog.yahoo.com/ilove-theatre),這封給你的信我也會貼在部落格內。希望你看過後能了解,我為何那麼愛他。
你的舊情人
乜都睇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零晨四時三十分
註:以上只是我粗略的分類,並不一定正確。
後記:昨晚怎也睡不著,就打了這封信。詹的這個戲真的很好,我希望能再寫寫他的製作 (有拖冇欠啦,哈哈!)。《萬千師奶賀台慶》已加場,詳情可按這裡。
【《萬千師奶賀台慶》劇場組合 7.12.2007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第 個師奶....
2007年12月1日星期六
N.S.A.D.無異常發現
N.S.A.D 是 No Significant Abnormality Detected (即「沒有發現特別的異常狀態」) 的縮寫。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藝術總監陳炳釗在一次驗身報告後,被評定的一個狀態。
他把這個經歷與另外兩個文本聯繫─傳柯 (Michel Foucault)的《瘋癲與文明》和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睡眠》,就成了現時的創作《N.S.A.D無異常發現》:生活正常的太太,一天晚上發了一個有關瘋人船上女孩的夢後,就開始失眠。失眠這個「異常」的狀態,反而令她領悟到自身生活的重覆與蒼白,在黑暗的夜裡,她感受到無拘無束的自由,和脫離正常軌跡的喜悅。那遠離文明的,在海上漂流的瘋人船上的女孩,正在向她默默招手....
我兩篇文章都沒有看過,也沒有深厚的文學與哲學根底去分析這戲 (想了解多些可看文末的伸延閱讀)。只是,與陳炳釗相類的經驗這年倒也經歷過:明知自身的狀況存在著一定的「異常」狀態,卻被眾多專業人士鑒定為「正常」,不禁思考這個「異常」為自身的「妄想」,還是真正的「瘋癲」?
這種困惑可以帶來絕望,要走出困局可不容易。導演所說的救贖,我想,最終還是要自我的警醒 (就如「蘇菲的旋轉」所示?),又或是衝出那黑暗的裂縫的勇氣?正如戲裡,最終太太沒有走進那無盡的黑暗,在陣陣梵音的牽引下,放下自己,操控了脫疆的思緒,臨崖勒馬,回到睡夢裡。
在文明社會裡,我們建立了很多制度、規則、系統、標準來令社會運行得更有效律,更有秩序。甚麼才是「正常」都會清楚列明,在規範以外的,都會被列為「異常」的狀態。人們也會教育下一代,去防止這個「異常」狀態的出現。
事實卻是,這個「異常」的狀態,可能一直存在 (就像女孩說,瘋狂就在身體的水裡),而這些「異常」的狀態,更不是甚麼洪水猛獸,更是一個好機會,去檢視身處所謂「正常」中的安逸與虛空,以至不思進取的惰性。
而這些「異常」的狀態,除了泛指一般生理上的「瘋癲」,在戲內更包含了脫離束縛,遠離群眾而被邊緣化的一種狀況。而被邊緣化的,卻不一定是「瘋子」,可能只是努力脫離常規,在「清醒地做夢」的瘋狂之徒,或是那被逼上瘋人船的女孩....
這是我第二次看《N.S.A.D無異常發現》,它是2006年我最喜愛的舞台劇之一 (可按此看詳情)。今次感覺比首演時更震撼。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換了張藝生,他的能量與演繹與其他演員非常合拍,整體非常悅目。就是撇開戲的訊息,單是現場的配樂、演員們的形體表現、富詩意的畫面,已經是個美得動人的演出。若你沒有看過首演,想感受一下「邊緣劇場」的魅力,不要錯過這戲。若你已看過,今次會有不同感受。
戲會演到10.12.2007,詳情如下:
《N.S.A.D.無異常發現》(二度起航)
2007年 12月1,3,6-8 &10日 8pm 12月2日&9日 5pm
前進進牛棚劇場 $150 / $100
鄭綺釵 梁菲倚 李鎮洲 李志文 張藝生 蔡運華
訂票熱線: 2503 1630 http://www.onandon.org.hk/index00.htmll
伸延閱讀:【他撕裂了劇場的理性,重新窺視瘋狂 /《N.S.A.D.無異常發現》】 (由文化/戲劇評論人鄧正健所寫的文章,深入分析這戲)
【《N.S.A.D無異常發現》(重演)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1.12.2007 8pm 前進進牛棚劇場】
《N.S.A.D無異常發現》宣傳短片
第 個異常發現....
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卡文
介紹一位我很喜歡的演員/導演/編劇:羅靜雯 (卡文),是劇團「影話戲」的藝術總監 (卡文的簡介按這裡)。
認識卡文已有一段時間。那時她還是中英劇團的演員,在團內也有寫劇本。
2000年她在中英劇團舉辦的「波老道實驗室」,編寫了一齣《同行者》,在中英劇團波老道的排練場非正式的演出 (該計劃的目的是鼓勵編劇創作)。
《同行者》的故事有關善終服務,很是感人,我看後很喜歡,把它列作「2000年我最喜愛的舞台劇之一」(詳情按這裡)。那時婆婆每年都有在「劇場搭嗲區」貼上自己該年所喜歡的舞台劇,卡文看了我的貼文,給了我一個電郵,大意說多謝我喜歡她的作品。
就這麼開始和卡文以電郵談起來,有時她會介紹一些戲給我看,我看戲後也有時寫一兩句感想給她。直至看「致群劇社」的《袁崇煥之死》,我們終於在劇場內見面。在劇場內碰見她,她都會與我談談,也試過與她討論一些劇場的現象 (如選舉的評審制度),她也非常耐心的聽我說意見,給我的感覺是個有心人。
卡文身兼多職,成立「影話戲」後既寫劇本又做導演。影話戲多齣舞台劇我都有看,印象深刻的有創團作《非男非女》;以女性一生的四個階段而寫成的《四季系列》(特別是 Kearen 的獨腳戲《夏之火》,和有關老年/死亡的《冬之祭》);貫穿古今、以酒談情的《醉香迷情》(有黃龍斌、林澤群和楊詩敏的古裝戲啊!);說女性友誼和人性的《攻心》(網誌按這裡)....等等。
卡文的劇本細膩,導演風格獨特,很多時以電影的技巧 (卡文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獲藝術學士學位,主修電影及錄像),滲進劇場作品內,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欣賞角度。
今年初,收到卡文的電郵,邀請婆婆成為「影話戲」的VIP 之一,免費觀看她們的劇目。這個「優惠」並不附帶任何條件,卡文說純粹是希望多謝我支持劇場,因為我不會浪費她們的「嘉賓票」。
看到她的電郵時我真覺得受寵若驚,一方面感激她,另一方面又覺得不好意思接受她的好意,因為知道經營一個劇團不容易,感覺好像在「搵著數」。後來細想,卻覺得可以藉著這個「優惠」鼓勵其他少看「影話戲」的人看她們的演出。於是我每次當這個VIP ,都必會帶多一位朋友以正價進場,我就和他/她分擔一半票價,以感謝卡文的好意。
卡文最新的作品是導演同是前中英劇團演員劉浩翔的創作劇本《獨坐婚姻介紹所》,宣傳說這個是 20/30/40 的男性版。很有興趣看看卡文導演一個這麼男性的戲會有甚麼化學作用。看到有些網友說看過綵排,非常好看,很期待。
影話戲「奇幻都市」系列4之 《獨坐婚姻介紹所》
一所傳聞中百分百成功的婚姻介紹所,有甚麼獨特之處?
三個麻甩佬尋找終身伴侶的求愛故事
編劇: 劉浩翔
導演: 羅靜雯
演員: 高繼祥、劉浩翔、趙堅堂、鄭至芝 (排名不分先後 )
2007年11月23, 24日 ( 星期五、六 ) 晚上8時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下午3時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查詢電話:2567 5888 (影話戲 )
電郵:info@cmtheatre.com
網頁:http://www.cmtheatre.com/
故事簡介:
一個密封的房間,一部攝錄機,一張椅子,是這所傳聞中 “百分百成功”的婚姻介紹所的獨特服務形式。
所有顧客均需在房間內,跟隨「指示」,錄製一段自我介紹。
「指示」會因應不同顧客的獨特要求,作出不同的提問及指引,務求令顧客表現至真至誠的一面!
若顧客對「指示」的提問解答得不盡不實,婚姻介紹所保留繼續發問的權利,並對謊言嚴加懲處!
這是一個男人版「40、30、20」的求愛故事。
人到中年,說話結結巴巴,明顯缺乏自信的他,差點被困於婚姻介紹所……
玩盡天下美女,在情海浮沉多年,不愁寂寞的他,決定要安定下來成家立室……
錯愛了一位好友,欲忘記舊情的他,來這婚姻介紹所想尋找一段至死不渝的愛……
三個麻甩佬無厘頭踫在一起,會擦出甚麼情感火花?
鳴謝:第一張相片為羅靜雯,鳴謝攝影柏斯。第二張相為《醉香迷情》劇照,照片是演出完結後監製鄧勁提供。
第 位應徵者....
2007年11月12日星期一
家有一鼠‧破地獄與白菊花
與姨甥女愛美麗看了《家有一鼠》,是齣很開心的戲。現場所見很多家長帶小朋友來看,是個闔家歡的好節目。
《家有一鼠》是黃詠詩 (阿詩) 的第一個劇本 (原名《白老鼠靚靚和大配角思思的家庭糾紛》),是她的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2002年我已看過一次 (見引用的網誌),事隔多年,再看又有新的感覺,更覺她這些年來的進步。
戲是關於一個單親家庭中三人的關係:失業的媽媽 (林小寶飾演),當文員的妹妹阿柴 (黃詠詩飾演),讀演員的姐姐思思 (蔡運華飾演),一起住在狹小的公屋裡,互相的關係疏離缺乏溝通。思思在一次舞台劇演出之後 (是《天材耗夢 Flowers for Algernon 》,哈,我有看過呀,是邱廷輝主演的嘛),把演員之一的白老鼠領回了家中飼養 (我記得戲裡可沒有真的老鼠啊),家人的溝通卻因這隻小老鼠而變得緊密,關係也得以改善。
看過阿詩的blog,知道戲裡有很多阿詩個人的經歷與感覺,當中包括戲裡描述母女的生活,阿柴對著布公仔說話的習慣等等。就是思思那段說演戲的獨白,也就是當年阿詩的心聲吧?
阿詩那種密集式的台詞,黑式的幽默感,在多年前看已經覺得很吸引,重溫更覺可愛。那種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話方式,若家裡有多個女性的家人(我家裡就曾有四個女人一起住) ,會感到很真實,令人會心微笑。早上風馳電制的上班片段,也似曾相識。
那段《早午晚的寂寥》,看到三人在家的不同狀況,其實各自是那麼孤單,卻又那麼關心對方,也很想對方明白自己。「愛在心裡口難開」,一隻老鼠卻為她們打破了僵局。
林小寶演媽媽演得很傳神 (若阿詩的媽媽真的抽那麼多煙,就小心身體哪),蔡運華則爽朗直率,阿詩對公仔說話演得活潑有趣。
記憶中首演與今次最大的分別,是醫生的出現方式 (首演時是三母女帶著老鼠氣急敗壞地找醫生),這次略帶點荒誕的出場方式與整體的導演手法也配合。
完場問愛美麗是否明白戲說甚麼?她說「小老鼠幫助家人改善了關係嘛」。她最喜歡阿詩演的阿柴。
阿詩在明年一月將有一個獨腳戲演出,名為《破地獄與白菊花》,是她關於她家族打齋生意的種種。戲開始預售門票:
演出日期:31.1 - 2.2.2008 (星期四至六)演出地點:中環藝穗會
編劇/演員: 黃詠詩
導演:李鎮洲
監製:陸昕
只演三場,預購門票八折優惠至12月1日。
【《家有一鼠》詩人黑盒 4.11.2007 3pm 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第 朵菊花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靚靚靚~~~
我不懂汽車,但過去兩天,卻看過/坐過 (那怕是十秒鐘) 不少名車。美好的東西,當然要與人分享一下呢......
我最愛 Jaguar 的跑車,型呀~~~
又點少得 Ferrari 呢~~
更少不了Porche~~~
Mercedes 的跑車~~
Audi 的推銷員很努力的在向車內的美女推銷~~
Bentley的車很大架,那個logo 亮晶晶的 ~~
終於有機會坐上 Mini Cooper,原來車內也不算窄~~
這架是Bugatti,個樣幾靚靚,最初圍起不給人埋身的~~
這架有點賽車feel~~
Rolls Royce 也是孤獨的在圍欄內,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除了看車展,還看了第「54屆格蘭披治大賽車」。我更不懂賽車/車手/車隊等等,過往在家看電視也不太雀躍 (其實在電視看才可看畢賽車全程) ,不過現場看氣氛熱烈,就是車不在你面前,看大電視觀眾也會歡呼。
速度、耐力、體育精神的展示,很美.....
電單車賽起步那個景象~~
以前在電視上常看到的維修站,就在看台對面~~
最後,竟然給我在澳門看了煙花。澳門人好像不太熱忱看煙花,我開始前十五分鐘到達還可以全無遮擋的看。以我的相機拍了一段短片,效果也不差啊.... (上載中)
璀璨過後....開始有點「玩後抑鬱症」......
第 個靚靚....
我最愛 Jaguar 的跑車,型呀~~~
又點少得 Ferrari 呢~~
更少不了Porche~~~
Mercedes 的跑車~~
Audi 的推銷員很努力的在向車內的美女推銷~~
Bentley的車很大架,那個logo 亮晶晶的 ~~
終於有機會坐上 Mini Cooper,原來車內也不算窄~~
這架是Bugatti,個樣幾靚靚,最初圍起不給人埋身的~~
這架有點賽車feel~~
Rolls Royce 也是孤獨的在圍欄內,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除了看車展,還看了第「54屆格蘭披治大賽車」。我更不懂賽車/車手/車隊等等,過往在家看電視也不太雀躍 (其實在電視看才可看畢賽車全程) ,不過現場看氣氛熱烈,就是車不在你面前,看大電視觀眾也會歡呼。
速度、耐力、體育精神的展示,很美.....
電單車賽起步那個景象~~
以前在電視上常看到的維修站,就在看台對面~~
最後,竟然給我在澳門看了煙花。澳門人好像不太熱忱看煙花,我開始前十五分鐘到達還可以全無遮擋的看。以我的相機拍了一段短片,效果也不差啊.... (上載中)
璀璨過後....開始有點「玩後抑鬱症」......
第 個靚靚....
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
回歸!神蹟!‧同行四份一世紀
不經不覺看了這戲已很久了,這陣子有點懶散,看完戲後要不一鼓勁兒的把感想寫下,一擱下來,就沒有了衝勁。
已看到有網友SKY2和資深劇評人佛琳都寫了有關《回歸!神蹟!》的感想/評論,有興趣的朋友可到這兩個連結看看:
SKY2: http://hk.myblog.yahoo.com/sky2-cworld/article?mid=645&prev=-1&next=641
佛琳: http://hk.geocities.com/fatlam20042001/Calling.2007.txt
他們的觀點有很多地方我也同意,這篇我就偷懶,只稍作補充。
這戲是以反諷的的手法來說基督教問題,戲一開始就有點划苦基督教的意味,也提出了很多宗教人士所面對的批評:硬銷的傳教手法、說一套做一套的待人處事態度、只記得侍奉神卻忘了最簡單的關心愛護身邊的家人/朋友。
有點覺得可惜是結尾還是走不出那種宣揚基督大愛的推銷手法:400人一起合力去欺騙主角以顯示基督的愛,希望感動迷途的牧師回歸神的懷抱。我還是覺得有點硬銷。
導演司徒慧焯的手法活潑,以錄像來配合說故事也很有深意。唯覺得戲對於回歸這十年社會上發生的事件聯繫較弱,戲的原意帶出回歸十年的種種未見突出。
王維作為主角演得落力用心,差不多每一場都有他,蠻辛苦的。
【《回歸!神蹟!》 香港話劇團 15.8.2007 7.45pm 上環文娛中心黑盒劇場】
《同行四份一世紀》是根據丘世文 (盧智燊飾演) 所寫的同名傳記改編而成,是講述他和好友陳修治醫生(盧俊豪飾演) 超過四份一世紀的友情。看了戲後被兩位大男人的情誼所感動。也看了書本,是值得一看的傳記。
戲平實地說出兩個人的友誼,由大學時期怎樣相識,一起為工作奮鬥,繼而結婚生子,一段段往事與香港過往的歷史一起娓娓道來。就如兩人平實深厚的情感,當中沒有刻骨銘心的情節,劇本方面因為是事實,不能太偏離,重點便落在兩人的病之上。因此,戲劇性就較薄弱,故事也有點平淡。
戲以七十年代的事情來貫穿,令觀眾看到舊日香港的點滴,那年代的人性、思想及價值觀。丘與陳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但他們不會只著眼抓錢,人生的成功,而會想到怎樣回饋香港,為香港做一點事。不只著眼自己,獨善其身,並會關心家人朋友,關心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令我想到,現今有智慧的人,有學識的人,又怎麼了?現代人又抱一些怎麼樣的價值觀?
看到有評論說這戲是以傳教為目的,我並不同意。相對於《回歸!神蹟!》,《同行四份一世紀》雖然說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的故事,卻看不到傳教的味道,很多地方是點到即止─如丘世文臨終時的決志信主,導演在適當時候暗燈,並沒有把決志禱文也演出來,就可見一斑。導演只是如實地把事情說出,讓觀眾自行思考吧了。
演員方面喜歡盧智燊的演出,他把智慧又帶點反叛的丘世文演得恰到好處。這幾年覺得盧的演出很多元化,不同的角色也演得很出色。兩位女主角 (胡麗英和梁翠珊) 也演得感人。
【《同行四分一世紀》 中英劇團 29.8.2007 7.30pm 香港大會堂劇院】
第 個訪客
2007年11月3日星期六
蛇鼠一窩
引用自:http://hk.news.yahoo.com/071031/60/2im11.html
早兩天又再出現千憶爭產案的種種新聞,第一時間便想起羅拉與Willy,很想寫完這篇《蛇鼠一窩》,讓我先貼張相片,文字稍後完成 ......(嘻嘻,要大家行多轉喇,sorry )
~~~~~~~~~~~~~~~~~~~~~~~~~~~~~~~~~~~~~~~~~~~~~~~~~~~~~~~~~
《蛇鼠一窩》是「新域劇團」與「劇場組合」兩團的合作。過往他們一起的演出 (如《港燦》、《虎鶴雙形》) 都能擦出漂亮的火花,戲都環繞著我們身處的社會的人與事,人性的荒謬。這次《蛇鼠一窩》更不例外,宣傳更打正旗號以城中熱烘烘的千億爭產案作為招徠。
戲以幾條主線發展,有主角羅拉(甄詠蓓飾演) ,其對頭勞民 (詹瑞文飾演) 以及羅拉已死的母親的鬼魂、家僕、跟班/徒弟 (翟凱泰/楊詩敏飾演) 爭奪家產和家庭內的種種事;專查探別人家事的偵探,不停關心和評論別人家事的傳播媒體和路人甲乙丙的穿插─有電台DJ、明星、 OL、學生、地盤工人 (還是挖屎 (史) 渠的);也有不知那裡跑出來的女兒 (曾慕雪飾演) 所代表虛構的種種傳聞。
編劇兼導演潘惠森 (潘記),以充滿戲謔的手法,幽默抵死的台詞,展示羅拉和勞民怎樣為遺產以風水大鬥法,怎樣手持不同版本的遺囑,那些事不關己卻又事事關心的人們怎樣反應,一段段虛構的「新聞」因為這宗官司而形成。
看潘記的戲,從來不是著重劇情的舖排,或是故事的邏輯 。不是說潘記的戲沒有主題,相反,他的戲多是嚴肅的值得反思的命題。只是,若觀眾想看一個傳統的故事,很多時便會失望。我看潘記的戲很多時更會留意他的語言表達、從台詞所展現的意象、演員的演出,以至戲給我整體的感覺。其實,若細心留意,潘記也不時提醒觀眾不要只著意故事情節。比如說,觀眾會見到隱者和蟑螂人把台詞說了個開頭,然後一邊說一邊走出佈景;羅拉和母親的鬼魂開始細說往事,然後就燈暗,燈亮時就已經跳到對話的結尾。
想起潘記在另一齣戲《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裡說過,當風箏飛高後,欣賞的是天上的風箏的美態,你不會看得清楚在你手中那條牽引著細細的線,但它卻一直存在。看他的戲,就如放風箏吧。
在《蛇鼠一窩》荒誕的情節裡,卻看到很多社會上奇形怪狀的現象:富有的家庭卻不溫暖完整 (羅拉沒有見過父親,從小離家出走),家中人只關心錢並不關心人的情況;人人都渴望做首富,但究竟多少金錢才足夠,生活的意義為何 (戲不斷問:甚麼是足夠?千憶是多少錢?);傳媒和社會上不同人士樂此不疲地關心別人的家事,甚至製造新聞,而主角也自製新聞迎合大眾 (偵探與傳媒所關心的,是遺產多少,羅拉是否有私生子,與誰有關係,哪份遺囑是真的,羅拉母親被綁票了多少次,大屋的風水問題)....
千奇百怪的人與事,千瘡百孔的社會。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姐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一邊看腦裡一邊響起這首歌。令我想著有關「家庭」和「愛」的問題。戲的兩位主角,也是以名著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羅拉,和田納西‧威廉斯《推銷員之死》的父親 Willy Norman來命名, 而兩齣戲就是在說一些扭曲的社會與家庭狀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
人人都嚮往美好的生活,可是在忙碌紛亂的社會裡,事事以經濟掛帥。香港人人都渴望做富豪,窮人希望發達,富豪則希望更加富有,「美好的生活」與「富有」劃上了等號,卻忘掉了快樂可以很基本很簡單:整潔美滿的家庭生活、父母慈祥兄弟姐妹一團和氣。
蟑螂人說「朝早一個太陽,夜晚一個月亮,一日食三餐,好簡單嗟....咩叫夠?幾多先叫夠?」足夠不是數字的問題,是心境是個人的生活態度。當我看到詹瑞文和甄詠蓓扮演的老婆婆與老公公 (這一段的形體實在出色),怎樣為了爭奪一毫子,就以暴力解決時,不禁搖頭苦笑。這種新聞,在我們的社會卻是屢見不鮮。殘酷嗎?現實啊!
"One life one love",美滿的家庭要用愛心去經營,社會上的問題也是要大家以愛去化解。
紛亂扭曲的社會價值,再加上無事生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傳媒和群眾 (就連當事人也會來亂說一通),甚麼是事真相已不再重要。在反思批評之餘,劇末一個個咪高鋒吊在觀眾席的頭頂,就是問大家:你有沒有討論過這些事?你是否他們的一份子?在取笑戲裡角色之餘,你又有沒有責任?不記得哪裡看過:社會上有甚麼人,就有甚麼樣的傳媒。
製作方面,演員的形體表現出色,無論是詹瑞文、甄詠蓓,或是翟凱泰、楊詩敏、曾慕雪,演員的每一個動作都經過精心設計,既能演繹角色又很有觀賞價值。整體來說,燈光、佈景、音響,都配合得很好,很流暢。唯獨是覺得有點長,也有些片段所傳遞的訊息重複,應可以更精煉。還有,我始終覺得潘記做編劇好一點....
近年覺得潘記的戲是越來越接近觀眾。我想,作為創作人,是有點矛盾吧,既想被了解又不想「畫公仔畫出腸」。今次的結局,就覺得潘記說了很多。
【《蛇鼠一窩》 劇場組合‧新域劇團 14.10.2007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喂喂喂,你係第 條蛇定係第隻老鼠呢......
2007年10月28日星期日
浮沙
《浮沙》前名《情場響尾蛇》,是龍文康參加2006年新域劇團和劇場組合舉辦的「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劇本創作計劃裡的劇本之一。這次在沒有任何資助下,由胡海輝安排演出。
故事很引人入勝:有妻女的明 (黃振輝飾演)在深圳的時鐘酒店內與網上結識的程情 (于曉君飾演) 在翻雲覆雨過後,女的死了。戲一開始就是阿明致電相識廿多年的好友白 (蘇育輝飾演) 要求他由香港到深圳協助處理屍體。白二話不說的趕到,他主張明自首卻不為明接受,在擾攘之際白的記者女友Winnie (王曉怡飾演) 原來也一同來到深圳,並在門外催促二人開門讓她協助....
戲就圍繞三人怎樣處理這一宗命案、他們之間的愛情、婚姻、友情,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來展示現代人的一些價值觀。
這個劇本有很多值得人反思的地方:在危急關頭時,友情/愛情是否經得起考驗?廿多年友情是建基於甚麼之上?甚麼是赴湯蹈火,兩脅插刀的友誼?是否肯協助你的好友犯罪就是友誼的表現?愛情比友情是否會更沒有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又建基於甚麼?事情的真相又是否我們眼見的狀況?
劇本的舖排很特別,相類的情節卻帶出不同層次的感覺。但正如之前有網友說過,我對最後開放式的結局也有保留。當劇情顯示了原來明和程情不是「嫖客與雞」的關係,其實已揭發了明的陰暗面,他藉著白對他的信任而希望騙他頂包的意圖更明顯。因此, 戲以明與程情溫馨地跳舞而劇終就令觀眾帶著很多問號離開 (也覺得有點不是味兒)。
製作方面導演已善用麥高利小劇場這場地,當然也不是沒有瑕疵 (如網友說的電話鈴聲類同),但以獨立自資的演出來說是很不錯了。演員較喜歡蘇育輝和王曉怡的表現,覺得黃振輝的演出未夠深刻,未能展示兩人多年老友的感情。
看到場刊內胡海輝寫他怎樣為好友龍文康出錢出力把這戲搬上舞台,對比劇中的友誼,現實的友情更難能可貴。
【《浮沙》 胡海輝 7.9.2007 8pm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人次:
故事很引人入勝:有妻女的明 (黃振輝飾演)在深圳的時鐘酒店內與網上結識的程情 (于曉君飾演) 在翻雲覆雨過後,女的死了。戲一開始就是阿明致電相識廿多年的好友白 (蘇育輝飾演) 要求他由香港到深圳協助處理屍體。白二話不說的趕到,他主張明自首卻不為明接受,在擾攘之際白的記者女友Winnie (王曉怡飾演) 原來也一同來到深圳,並在門外催促二人開門讓她協助....
戲就圍繞三人怎樣處理這一宗命案、他們之間的愛情、婚姻、友情,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來展示現代人的一些價值觀。
這個劇本有很多值得人反思的地方:在危急關頭時,友情/愛情是否經得起考驗?廿多年友情是建基於甚麼之上?甚麼是赴湯蹈火,兩脅插刀的友誼?是否肯協助你的好友犯罪就是友誼的表現?愛情比友情是否會更沒有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又建基於甚麼?事情的真相又是否我們眼見的狀況?
劇本的舖排很特別,相類的情節卻帶出不同層次的感覺。但正如之前有網友說過,我對最後開放式的結局也有保留。當劇情顯示了原來明和程情不是「嫖客與雞」的關係,其實已揭發了明的陰暗面,他藉著白對他的信任而希望騙他頂包的意圖更明顯。因此, 戲以明與程情溫馨地跳舞而劇終就令觀眾帶著很多問號離開 (也覺得有點不是味兒)。
製作方面導演已善用麥高利小劇場這場地,當然也不是沒有瑕疵 (如網友說的電話鈴聲類同),但以獨立自資的演出來說是很不錯了。演員較喜歡蘇育輝和王曉怡的表現,覺得黃振輝的演出未夠深刻,未能展示兩人多年老友的感情。
看到場刊內胡海輝寫他怎樣為好友龍文康出錢出力把這戲搬上舞台,對比劇中的友誼,現實的友情更難能可貴。
【《浮沙》 胡海輝 7.9.2007 8pm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人次:
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陰質教育(回龜版)
好戲量的《陰質教育 (回龜版)》,就是戲的題目,也擺明車馬在諷刺香港的教育制度。以教育為題材的戲很少不免多控訴,也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香港這十年來的教育變了又變,卻沒有變得更加好,學校、家長、學生無不怨聲載道。這戲實在不難找素材,但是怎樣能把材料混合成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卻是廚子的功力所在。
戲一開首以一個亂葬岡的場面,一個廢墟而帶出一件校園謀殺案。就像說在香港的教育下,大家都變成死者,兇手卻不易找出。戲的幾個主角,就代表了香港教育裡應負責任的人,分別是家長、學生、教師、校長,故事就圍繞這幾個人的立場、面對的困難、所承受的壓力而發生。
有些片段很富心思。舉例說,四位主角 (家長、學生、教師、校長)在打麻雀,就帶出那種互相影響,要大家都參與才能「成局」的狀況。而「麻雀」既是枱上搓的麻雀,又是沒有翼和腳,不能自由飛翔的麻雀。現今僵化的教育,學生就像是被困的小鳥,被逼去習慣這個制度,培養出來的人就像被倒模出來的人版。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段說媽媽不批准喜歡跑步的女兒去練跑,強暴地要脫掉她的運動外套。那個場面很殘忍也頗為激烈,令我感受到那種被剝削了選擇權,剝削了自由的殘酷。既是那麼令人憤怒,又令人傷心。
整體來說戲不乏有意思的地方,但卻有點長,也覺得有些地方可以減省,例如有一部分說一些學校裡荒謬現象而不斷說 "hilarious" 就不太hilarious。
佈景以很多學校的椅子疊起造成混亂的感覺,一開始見到時覺得很震撼。戲的手法著重和觀眾的互動,因此觀眾看得投入,全場笑聲不絕。
控訴容易,要提出有建設性的改善方法卻不容易。現時所見,創作人想說教育制度應打破舊有的習慣,讓孩子有所發揮,讓每個人都參與,才能達到教育的理想。對比戲裡控訴的場面,卻不知有多少人能感受到劇作者想帶出的訊息?
坐我後排的五六位同學們就整場在竊竊私語,發出聲響 (有些話還不是在說劇情),我數次回望甚至出言提醒他們也不肯收聲。我在想,他/她們心中可能已經在罵我為何看戲看得那麼認真。不知他們又能帶走多少戲裡的訊息?
這是我第二次看好戲量的戲 (上一齣是《天下圍攻》),我也不懂「民眾劇場 People's Theatre」的特質,作為一齣四年來重演又重演的戲,在言之有物之餘,我會希望見到一個組織較為緊密的戲,現時看來是較為鬆散。
此外,我有很多時聽不清楚演員說的台詞,特別是群戲或是他們情緒高漲之時 (我肯定不是我的問題,因為我背後那些青少年人也不止一次互相詢問:「佢講咩話?」)。雖然只看了兩次好戲量的戲,但覺得劇團有必要注意改善演員們 (包括楊秉基本人) 發聲和說台詞的技巧,說到底踏上台板都是在演戲,觀眾就希望見到專業的表演。
就如 IDEA所提倡的,怎樣把戲劇與教育拉上關係,是一眾教育工作者和劇場人士關心的課題。我在想,若然劇團能藉著演出培養同學們的演技、團隊精神、思考的方法,這也是在學校以外不錯的教育途徑,希望劇團能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教育一代。
【《陰質教育 (回龜版)》 好戲量 26.7.2007 8pm 香港大會堂劇院】
人次:
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
誘惑者日記‧革捷古華拉命
《誘惑者日記》的創作概念源自存在主義哲學之父齊克果 (Soren Kierkegaard) 的同名小說。沒有看過這個小說,當天只能感受戲裡的意象。戲也不是說故事為主,給我的感覺是著重帶出齊克果所追求的那種「具美感而永恆的愛情」。
原著是個翻譯的文本,加上涉及題目富哲學性,演員在演繹上要讓觀眾明白其中心思想並不容易,現時所見,很多時台詞是照搬了小說內的一些敘述,說起來挺累贅,觀眾也不容易理解。
舉例說,有一場是各演員在休息,一邊卸下裝扮,一邊吃小食閒談,言語間在討論小說一些思想,雖然場面有趣但卻突顯了戲語言運用的彆扭,特別是當提及小說的一些內容時更給我有點背書的感覺。
有些情節是很有心思。其中有一段說主角和親友在茶聚,當中細緻地表現人性的表裡不一,情愛的誘惑。導演以兩位女士來表達表面和內心的感覺,劇情的舖排也不斷以倒帶的方式來重複那段回憶的細節,這一段演繹和處理上都很有趣。另一段說女主角在店舖內閒逛揀選精品,男的在一旁偷偷看女方,暗暗留意她的一舉一動,看者和被看者的內心掙扎,演得很細膩。
獨腳戲的部份五位演員的演出則有點參差。最好看的是梁曉端的那一段,她的形體演繹很特出。洪節華那部份看著鏡子,表現那種表裡不一的人也令人反思。
整個演出很有氣氛,有些片段頗吸引,但畢竟原故事是想表達一些哲學性問題,現時的演繹方式令戲有點鬆散,對不認識作者和故事的觀眾來說,也有點找不著重心。
【《誘惑者日記》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19.8.2007 8pm 牛棚劇場】
顧名思義,戲的目的是介紹捷古華拉這個人,也可以說為觀眾上了歷史、社會和政治的一課。
捷‧埃內斯托‧古華拉 (Ernesto Che Guevara) 於1928年生於阿根廷,他畢業於醫學院,卻喜歡旅遊流浪,曾多次在拉丁美州流浪旅行,醫治受苦窮困的印第安人。在 25歲那年認識了他的第一任妻 (也是印第安人) 海達,開始接觸共產主義及古巴革命戰士,從而加入革命的行列。他死於1967年,在短短39年的生命裡,為他的信念鬥爭到底。他曾多次為革命參加游擊隊,進行武裝鬥爭,協助卡斯特羅在古巴的革命,建立新政府;又積極組織世界上反美帝的武裝起義,團結拉丁美洲各國,爭取獨立自主;最後因其持續解放鬥爭的革命方向不被當權者接受,離開古巴進入剛果、波利維亞繼續其游擊革命活動,成立「拉丁美洲國」。最終在波利維亞的游擊活革命活動中被出賣暗殺,結束其短暫但豐富的一生。(資料摘自場刊)
捷古華拉傳奇的一生不乏富戲劇元素的材料,戲也很平實地讓觀眾更認識這位革命家的一生,當中也提出了好些值得思考的題目:權力使人腐化,革命縱使成功,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卻因著人類的劣根性仍遙不可及!堅持理想是為了個人的滿足,還是為了社會上的不公義?大美國主義橫行無道,當世界各國都向消費主義低頭之時,還有誰會奮起為貧苦的一群反抗到底?今天的社會主義國家,又走著一條怎麼樣的政治道路?
編劇滿道並沒有盲目地歌功頌德,反之,他嘗試令觀眾感受革命英雄人性的一面,以至他性格上的缺點 (濫情、衝動),正如他在場刊寫:「抱著開放的態度,希望把捷由『icon』甚至乎商品,還原為人」。
限於獨腳戲和主題的關係,戲劇性則較弱。但導演胡海輝與演員李景昌都很用心,有些場面很美 (如捷垂死的回憶、他橫渡亞馬遜河、回憶與前妻的相識相戀等),李也演得落力,要消化那些地方人名就絕非容易之事。
看完戲後劇友在街上碰到鄧樹榮,我在想,若鄧演這齣戲,應會很好看。
實在要多謝一條褲製作介紹了這一個歷史人物給香港的觀眾。
【《革哲古華拉命》 一條褲製作 20.9.2007 藝穗會劇院】
人次:
2007年10月25日星期四
謝君豪
已看了《梨花夢》,這篇不是寫感想,忍不住要介紹一位我多年來的偶像:謝君豪。
他是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第二屆 (1989) 畢業生,畢業後即加入香港話劇團,在多齣舞台劇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最後並成為香港話劇團首席演員。直至1997年離開香港話劇團,1997至1999 年加入春天舞台,並演出多齣為人熟悉的舞台劇/電影。近年多在內地演出電影電視劇。
婆婆有幸看過謝君豪在早年的演出 (靚仔做戲,梗係捧場啦!),第一齣應是香港演藝學院的《暴風雨》(見下面引用網誌),他畢業後在香港話劇團的演出婆婆差不多全都看過。他的演技細膩,天生有男主角的那種魅力,非常有觀眾緣。
他在香港話劇團年代可說是打好了基礎,甚麼類型的劇種/角色也演出過,也擔當過不少重要的角色,比如:《雄霸天下 Becket》的亨利二世、《胡天胡帝 Ubu Roi》的烏波爸爸、《費加羅婚禮 The Marriage of Figaro》的費加羅、《李爾王 King Lear》的艾德蒙、《南海十三郎》的南海十三郎、《竹林七賢》的阮籍、《愛情觀自在》的阿修、《Miss 杜十娘》的李甲、《明月明年何處看 The Shadow Box》的Mark、《非關男女》的莊大青.....等等。個人覺得《南海十三郎》是謝君豪巔峰之作,若然香港話劇團能重演這戲,大家一定要捧場。
記得當年他跳出香港話劇團,並演出電影版《南海十三郎》,傳媒對謝君豪的演出驚為天人,很多人說他演南海十三郎演得很好。要知電影版 (1997) 其實已是香港話劇團舞台劇版演出 (1993) 多時後才搬上大銀幕,對我這個由1989年便開始看他的演出的小 fans 來說,實在覺得傳媒有點大驚小怪。那時雖然為自己欣賞的演員可以獲得大眾認同而高興,但更多是不開心的,因為已預知謝君豪會就此離開劇場。婆婆是劇場死硬派,看過喜歡的演員在舞台上演出後,總覺得在電影/電視裡看滿不是味兒。
在春天舞台期間的演出,覺得他被劇種限制了,被定了型似的,有點失望。2000年與另一影帝黃秋生合演新域劇團製作, 潘惠森編劇的《螳螂捕蟬》, 兩大好戲之人鬥演技, 看得很開心。 可是潘記的戲並不是他最拿手的劇種。直至2002年看他回香港話劇團演《還魂香》(《梨花夢》前身) 發覺得他成熟了很多,演技更揮洒自如,演「老殘」這個角色不作他人之想。
今次重演導演毛俊輝在處理上更流暢,戲的主題更突出,實在是個出色的製作。若然未看,不要錯過!戲演至今個星期日 (28/10):【按這裡看詳情】
謝君豪原來有寫網誌,寫得不錯的,大家可以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xiejunhao
【相片下載自謝君豪網誌/謝君豪網頁/香港話劇團網頁】
人次:
他是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第二屆 (1989) 畢業生,畢業後即加入香港話劇團,在多齣舞台劇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最後並成為香港話劇團首席演員。直至1997年離開香港話劇團,1997至1999 年加入春天舞台,並演出多齣為人熟悉的舞台劇/電影。近年多在內地演出電影電視劇。
婆婆有幸看過謝君豪在早年的演出 (靚仔做戲,梗係捧場啦!),第一齣應是香港演藝學院的《暴風雨》(見下面引用網誌),他畢業後在香港話劇團的演出婆婆差不多全都看過。他的演技細膩,天生有男主角的那種魅力,非常有觀眾緣。
他在香港話劇團年代可說是打好了基礎,甚麼類型的劇種/角色也演出過,也擔當過不少重要的角色,比如:《雄霸天下 Becket》的亨利二世、《胡天胡帝 Ubu Roi》的烏波爸爸、《費加羅婚禮 The Marriage of Figaro》的費加羅、《李爾王 King Lear》的艾德蒙、《南海十三郎》的南海十三郎、《竹林七賢》的阮籍、《愛情觀自在》的阿修、《Miss 杜十娘》的李甲、《明月明年何處看 The Shadow Box》的Mark、《非關男女》的莊大青.....等等。個人覺得《南海十三郎》是謝君豪巔峰之作,若然香港話劇團能重演這戲,大家一定要捧場。
記得當年他跳出香港話劇團,並演出電影版《南海十三郎》,傳媒對謝君豪的演出驚為天人,很多人說他演南海十三郎演得很好。要知電影版 (1997) 其實已是香港話劇團舞台劇版演出 (1993) 多時後才搬上大銀幕,對我這個由1989年便開始看他的演出的小 fans 來說,實在覺得傳媒有點大驚小怪。那時雖然為自己欣賞的演員可以獲得大眾認同而高興,但更多是不開心的,因為已預知謝君豪會就此離開劇場。婆婆是劇場死硬派,看過喜歡的演員在舞台上演出後,總覺得在電影/電視裡看滿不是味兒。
在春天舞台期間的演出,覺得他被劇種限制了,被定了型似的,有點失望。2000年與另一影帝黃秋生合演新域劇團製作, 潘惠森編劇的《螳螂捕蟬》, 兩大好戲之人鬥演技, 看得很開心。 可是潘記的戲並不是他最拿手的劇種。直至2002年看他回香港話劇團演《還魂香》(《梨花夢》前身) 發覺得他成熟了很多,演技更揮洒自如,演「老殘」這個角色不作他人之想。
今次重演導演毛俊輝在處理上更流暢,戲的主題更突出,實在是個出色的製作。若然未看,不要錯過!戲演至今個星期日 (28/10):【按這裡看詳情】
謝君豪原來有寫網誌,寫得不錯的,大家可以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xiejunhao
【相片下載自謝君豪網誌/謝君豪網頁/香港話劇團網頁】
人次:
訂閱:
文章 (Atom)